第26部分 (第1/4页)

背面龙池上方有四个阳文篆书“太古遗音”

便在这琴名稍下方的龙池两侧,还有着两句十四字的行草:

佩剑冲金聊暂据,匣琴流水自须弹!

词义豪拓,气概磊落。

唐松习琴虽然有些时日,对鸣琴本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琴的历史却是知之不多。毕竟他主要是随柳眉习琴,柳眉虽然会弹,但因其以前不识字的缘故,对这些自然也就知道的少。

这琴着实是好,让人看着就喜欢,就忍不住想抚奏一曲。只是夜色已深,又是借宿人家,断不是鸣琴的时候。细细赏完,唐松小心收好鸣琴后也就安歇了。

第二天上午回到家中,唐松细细量了琴的尺寸后找襄州工价最高的木工匠人配了个素淡的琴匣,单此一事就整整耗费了三天的时间。

第四天,唐松在家中休息了一日。

第五天,黄道吉日,大利出行。

天涯路远,一琴一囊,唐松便在那朝日初升之时孤身踏上了远游神都的征程。

背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那一片金色的朝阳之中!

(第一卷完)

……………………

ps:感谢“上了就走”的打赏,感谢“辛离”三千的更新票,感谢诸位书友的推荐票!

历时二十五天,十三万字,《隐相》第一卷终于结束了。这一卷写的如何,是好是坏,书友说了才算!对于我本人而言,不过“尽力”两字而已,我努力的去做,虽然结果不敢保证,但态度确乎是尽力了。

一本书这么多人看,众口难调是必然的,对此我很遗憾,也很无奈,希望有不满意的书友能体谅些个,写书这活儿真心不好干哪!

第一卷其实主要是写了三个人:

穿越者唐松因为后世过劳死的缘故,穿越过来之后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比较被动的,直到昨天那章才觉醒过来。其实这种觉醒,我想表达是唐松心态的变化,从一个看客到正式融入唐朝的心态的变化。是由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至于他的性格,相信书友们已经有了基本认知,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第二个人物自然是柳眉,这是一个善良、外表娇艳柔弱但内心却倔强刚烈的三丫髻小丫头,总之她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坚持的小丫头,这个人物大家喜不喜欢,还是见仁见智吧,欢迎书友就此发表评论。关于柳眉的故事后面自然会有交代。

第三个人物是月夜鸣琴的“那位”,第一卷的十三万字中她正面出现的只有一句话“我想看看他”,其他都是作为一个背影存在,很忐忑,不知道大家对这么一个背影是个什么感觉。欢迎书友就此发表评论,到第二卷的时候,这个背影就会卸去朦胧的面纱,很希望我能把她写的让大家喜欢。

一本书,终究是要通过情节来表现人物。最大期盼便是随后的第二卷能把情节写好,能把人物写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

还是那句话,这本书咱不急,慢慢的来,稳稳当当的写!说实话我真心不想写唐朝了,之所以一直折腾,是因为有点轻微的强迫症,总是感觉以前所写的唐穿不能让自己安心。希望这本能正式终结水叶子的唐穿之旅,迫不及待想去祸害宋朝了!

最后,今晚那一章的更新恐怕不会有了,我需要一些时间来仔细的审视一下整个第一卷,再对第二卷要写的唐松从进京到科举完毕的内容做一个更细致的规划。明天正式恢复两更。敬请书友们理解!

最后,感谢书友们对本书的支持,并恳请大家能继续支持本书,书火不火由不得我,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在大家的支持下把这本写好,力争写成属于水叶子的唐穿精品。

一路有你,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五十章 洛阳,真神都也!

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雒为会同之府。

神都洛阳,北据邙山,南望嵩岳,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

其势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襄荆,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另传洛阳乃天下龙脉集结之所,所以历来均为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

大唐定鼎,设天下三城为三都。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再加一个龙兴之地的北都晋阳。陪都洛阳经数十年承平发展,虽不能与长安争雄,却是此时仅次于西京的天下风流荟萃之地。

尤其是圣神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