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贬往海南,还只是官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司户参军,这可是比贬到岭南更远更狠!对于李峤来说,实是不折不扣的“远窜“,最终还能不能回到中原,回到洛阳,那就纯属天意,要看他的命数了。

唐松顾自感慨,武则天的敕令却是一道接着一道,就从这一点上便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位圣神皇帝雷霆霹雳般的治政风格。

要么就是不动,隐风雷于九天之上;一旦动起来便是狂风暴雨,毫不给人半点喘息的时间。

“谴使,问梁王武三思:今科取才弊情甚深,学士宋之间难辞其咎,尔意当如何处断宋之间?命其面答使者,不得迁延迟疑”

听到这最后一个布置,唐松明悟过来,看来宋之间之所以能突然杀出成为今科主考官之一,根子是在武三思身上。

明白了这个根底再想到武则天这谴使一问,真是意味深长!羌其是最后那个“面答使者,不得迁延迟疑”的注脚更是神来之笔。

使者一到劈面就问,武三思急切间根本没有深思的时间与余地,此时无论他怎么答,都能从中窥探出其人的本性。

而且这一问本身就不好答。站在武三思的角度,不管对宋之间是杀是保,其间的选择都是千难万难!

唐松正思忖时,武则天最后的一道敕令随之而下。

“拟敕,庐陵王亍清心自守,着赐蜀锦百匹,钱十万,新罗参十支,女乐一部。此敕悉传六部,务使百官周知”

“臣女领命”

上官婉儿牢记了武则天接连不断的三道命令后,便自去一边备有笔墨纸砚的书几上拟写敕令。

一时间,整个小堂又安静下来。至此,唐松仍然是汞人理会。

恰在上官婉儿拟好敕合交由武则天御览罢用印之后不久,一阵小碎步的声音传来,有小黄门进来禀说苏味道已奉召前来

“进”

苏味道年近五旬,身形魁梧而不肥,面如冠玉,须髯飘飘,实是堪称“美风仪”。这人进了小堂后,便即快步趋于帘幕之前,俯拜于地口呼万岁不绝。

“罢了,平身吧。”武则天叫起苏味道后也无废话,径直道:“今科取才情弊太深,联意罢废之!拟于一月之后重开科考,此事就交予卿家了”

一听此言,苏味道当即色变,驱前两步急道:“陛下,科举乃抡才大典,何等重要?若轻易罢废,轻则招致天下物议沸腾,重则大损朝廷及陛下威严。此事臣固以为不可。伏请陛下收回圣命”

“联定制科举是为朝廷选才拔贤,若此初衷不谐,不罢何为?今科情弊已使贡生们闹出这般泼天动静,再言朝廷及联的体面岂非掩耳盗铃!哼,今科不罢,仍在这榜单上修修补补,岂不更让天下人笑联小家子气”

宋之间还待再劝。乾纲独断的武则天却已不容他再说,“此事联意已决,卿用心办好就是。此外,传语洛阳令,让其据礼部名录给赴试贡生发一月柴米钱。告诉他此事当用心去办,不得遗漏一人,否则联不饶他”

第七十八章 那一眼,那一问

初春时节,虽有料峭春寒,却只挡不住天地间勃勃的生机绿意。宫城内更是杨柳舒芽,一片清新。尤其是今日天光睛好,明媚的阳光洒照下来,愈发为精心修饬的宫城增添了几分美丽。

隶属神都宫城左教坊的学徒柳眉和另一个宫女抱着两具乐器走在一地阳光的小径上,这两具乐器损坏的比较严重,因就送到了将作监去调修,今个儿修好后口她两人就去领了回来。

与她同行的是一个来自江南西道的小姑娘,两人的身份都是学徒,且是分在同一个立部伎下,上面有一个“备选”管着。

因是教坊内等次最低的学徒,两人都穿着青色而毫无装饰的衣裙,头发只是挽成简单的发髻,脸上也没有任何妆容。这倒不是她们不爱美,实是教坊学徒不得梳妆打扮已成了多年的铁律,违反了实实在在是要挨打的。

升到“备选”后能稍加修饰,但也不能过度,否则必遭斥责。唯有升到立部伎后,才有登堂入殿参加表演的资格,才能盛装华服而出。

说是学徒,其实来的这几个月学的东西着实有限,大多数时间都在干着一些跟曲舞没什么关系的杂活。简直就是立部伎们的奴婢一般。

因是以上的缘故,这一批新来的学徒们若是聚在一起时就必定有着说不完的抱怨,眼下也同样如此。两人偶尔有机会走出那个院落的时候从不愿走大路,盖因她们的身份实在太低,几乎是见了谁都得行礼,着实是太不自在。所以每次都循着花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