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但这破天荒的举动却让百姓们心中实实在在感觉到受用,毕竟谁都喜欢被人看重。

这边吏目们刚刚将皇榜的内容绍介完毕,那边厢就听贡院里发一声喊,随即又走出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这阵势跟月前那次何其相像!但刚刚听完皇榜内容并口口传开的百姓们却看不懂了。

怎么又闹,不应该啊?

月前那次闹事是因为科考弊情太重,愣生生把个皇榜变成了权贵榜。这一点前面那份天子诏令上都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两个考官儿也都是认罪了的。

那种情况下贡生闹好歹占着理。

但这一办”…分明不对劲嘛!

丙才百姓们可是听那些吏目解释的清清楚楚,这一回取中的这些个新进士里十个有九个都是跟大家一样的良人出身。

家里无权无势的还能考中,这分明是人家的本事。

能在一科要面取中这么多没权没势人家的子弟,可不就说明这回的两位主考官儿是清正有良心的吗?

再说,这回的两个主考官里有一个就是上回吃过亏后领头闹事的,这样的人要是还靠不住,那……科举也就别办了。

最后还有一条前些时传的沸沸扬扬的那些个科考章程,还有后来整个的考试过程,凡参加了考试的贡生们不都满口称赞嘛,怎么前面刚夸完这遭就又闹起来了?

越想越是不对,百姓们琢磨来琢磨去,聪明人可就反应过来了,这是没考中的人在发泄怨气。

这个一传开,百姓们明白的同时也摇头不已,这算什么事啊?十个指头还有长短,贡生们读书又怎么会一样?有念得好的就有念得不好的,朝廷这科举总不能把所有人都取中吧。

这分明是无理取闹嘛!

得出这么个广为人接受的结论之后百姓们看待对待闹事贡生们的态度可就跟上回完全不一样了。

尽管崔莅也接受了参加过上回暴乱贡生的建议行走之间不时高声呼告但其每一呼告,引来的不是围观百姓们的安静肃穆,更别说眼泪了。反而是一阵阵的笑声。

他们呼告的声音越大,百姓们的笑声也就越大。

其间还有无数百姓伸出手来指指点点着领头着崔莅的衣裳。

崔莅这身衣裳好啊!极品湖绸精工缝制成的衣裳能不好嘛?所谓锦衣说的就是他穿着的这种,行走之间飘飘抖抖,深春时节的暖阳照上去,甚至能反射出粼粼的绸缎亮光。;

就是傻子看到他这身衣裳也知道其名贵之极,更别说见多识广的洛阳百姓了。

就这一件衣衫怕是都顶的上普通百姓一家人好几个月的吃用了。能穿得起这种衣衫的必定是非富即贵你一个大富大贵之家的子弟居然领头闹科场舞弊,这真是怎么想都想不过啊!

所以崔莅愈是呼告,愈是显得慷慨激昂百姓们的笑声就越发的不可遏止。

随着崔莅引领队伍的前进,整个长街上渐次成了欢乐的海洋,百姓们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左右谈笑,真比上元节金吾不禁的热闹还要开心。

听着百姓们开心的笑声,人群里的唐松也很欢乐!

唐朝时虽有百戏,但百戏上尚无“耍猴”之戏。然而,眼前长街上这气氛分明与后世看耍猴时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趣啊。

因着周遭百姓们这般的反应,那些个贡生们越呼告越气虚,越走越害臊,渐渐的任崔莅声嘶力竭,身后的呼告声依旧是越来越小。

甚或还有走在最边上的贡生实在受不得百姓们的注视与嗤笑,竟然半抬了袖子开始遮盖起脸面来。

这种情况下队伍如何还行进的下去?人本来就不多,慢慢的又越来越散,随即就开始有。灰的贡生想要脱离队伍。

然而,他们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因为。。禁军到了!

这回出动的依旧是堪称天下精锐第一的“万骑”禁军,依旧是战马嘶鸣,依旧是行云流水般的阵型展布。

短短片刻之间,数百禁军便已定成阵型展布心一如前次般分前后左右将贡生们四面合围。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回没有刀刃枪锋的泠泠杀气。因为禁军军士根本就不曾携带长兵单钩矛,人人手中只是握着一把制式腰刀。

而这唯一的腰刀也不曾出鞘。

还有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回经兵前来的禁军将领脸上没有任何焦灼,更不曾频频回望宫城。

因为,该如何处置眼前之事的密令他已然接到,那是一份再清楚不过的命令,他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