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1/4页)

所谓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世间人心如海,但喜欢锦上添花却是人心之常,尤其是这素有捧红踩黑之传统的官场。

眼瞅着唐松立下了勤王的不世之功,这漫天的赞誉与笑脸顿时如潮水般涌来。虽然不免有些人酸溜溜的在背地里说上不少小话,但当面时的笑脸却要比三月春风更加和煦。

这几天唐松依旧顶着尚书都事的身份每天按时到衙办事,但却再也没有一个人将他以一个从七品小官看待,至少在尚书省门房处每天给予他的可都是尚书左右承才能享受的待遇,不管唐松如何坚辞不受,门房处的吏目头子都是锲而不舍。

你受不受是你的姿态问题,我给不给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门房如此,尚书省衙门里面自然就更不消说了,脸熟的脸不熟的这几天都走马灯似的来打寒瞪套近乎,就连昔日毫不掩饰给了他两记闭门羹的刘郎中亦是面色尴尬的亲自找到他的公事房,很是说了一些不拉下面皮就实在说不出的话。

尚书省内最后的**戏码是在昨天晚上上演的,本省内品秩地位仅次于左右仆射,实际掌管着通省细务的尚书左右承居然朕袂在万福万寿楼宴请了他。

尚书省统辖六部,素有“小朝廷”之誉,作为此间的主事人,尚书左右豕的地位当真是不可小觑,但凡在这个位子上待一段时间之后,若要外放稳稳的就是一道观察使,且还必是河东河北或江南东西这样的大道,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若是不外放就在京中皇城里使用,则必是各部寺监的首领主官。…;

就这么两位堪比六部尚书、地方疆臣的尚书左右承居然朕袂宴请一个从七品尚书都事,自有三省六部制以来,此诚然前所未有之事也!以此二人的态度为镜,也就是在昨天晚上的宴请中,唐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上官婉儿那晚跟他说过的话。

那夜逼着太平带兵入宫勤王,冒着巨大风险一搏之后,而今这气象果然不同了。

莫说他感慨这世界变化太快,便是如今尚书省内最流行的搏戏就是搏他这遭究竟能捞个什么封赏。最离谱的说法是封王,激进些的说会封国公,而获得最多人认可的是说会封侯。

朝廷的爵位总体分为六等,王、公、侯、伯、子、男,至于再下面的细分就有些多了,譬如王又分亲王、嗣王、郡王等。

之所以认为唐松会封王的说法不靠谱,实是因为此时的大唐还基本延用着当年刘邦“白马之盟”所立下的“非刘不王非功不侯……”的规矩,意思就是说非王室宗亲不得封王,当年绘图凌烟阁的大唐二十四开国功臣也只是封爵国公而已。

按这个惯倒来说,唐松封王明显不靠谱,就是封国公也不被看好,毕竟有开国功臣们的封爵之倒在前面摆着,即便这勤王之功再大,还能跟开国相比?

然则勤王毕竟是殊功,若不封爵实在有伤朝廷之明,不仅不能激发天下臣民戮力王事之心,更会使官僚士庶寒心,以为天子未免过于刻薄寡恩了些。

由是算来算去,众人皆揣测着这遭不管太平公主怎么加封,对唐松的酬功只怕十有**就是封侯了。

这个揣测达成了基本的共识之后,下一个能激起众人兴趣的揣测就是他若封侯,爵位之外会不会有食邑实封。

但这个揣测却实难有个确定的答案,若说酬功封侯是朝廷的态度,那么给不给封户,给多少可就全都取决于天子对唐松的态度了。

每每议论到这里时,尚书省乃至皇城各衙门中的不同角落里都会有忍不住的啧啧赞叹之声发出。想那唐松今年也不过二十二三岁的年纪吧,别人在这个年纪上能进皇城都已经很不错了,但他居然就要封侯了!

若是撇开王室宗亲及外戚不算,这个唐松手拿把掐就是新朝崛起最速的年轻权贵了,若是封爵之外,天子再恩赏他一个与侯爵品秩相应的职事官,那可就实打实成一方新势力了。哎,这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哪!

越想越是艳羡,越想越是心酸,少不得就有人又把唐松白身入京以来的履历拣出来翻翻。

踹皇榜、引领贡生暴齤乱,虽刀刃枪锋不避,进而引发了科考方式的大变革;创立通科学堂与四世家斗的天翻地覆,最终虽败犹荣,四世家声名寥落,而今更是一蹶不振;以一从七品微官的身份追随太平公主起兵勤王;此外尚有首创并发布律诗规范,高调倡导曲子词的创作,搅起士林漫天风云,引领起方今吴下诗风变革的先声。

这一桩桩一件件尽是大事,都是在漩涡里挣扎的营生。将这些都数出来摆出来之后,虽然唐松的年专坏会变化,但许多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