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酒足饭饱之后,李路随手压了张银票,只说客栈的房间为他留着,便出了客栈的大门。

等小二追出之时,已经不见了李路的踪影。急的小二直跺脚,“这可如何是好,忘记告诉这位客官庐陵县实行宵禁了。要是被巡城士兵抓进了大牢,可就麻烦了。”

李路走在县城的大街上,夜还未深,大街上便静悄悄的,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连平时最为热闹的百花楼,也是早早地关了店门。

远处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李路身形一动,躲藏在阴影之中。

平时驻扎在城外的庐陵县守军,不知何时开始进驻了城内,承担起巡夜的职责。

李路躲过巡城士兵,几步之间上了屋顶,寻了方向疾行而去。

县衙之中,一片寂静,黑黝黝的,仿佛是择人而噬的猛兽。

李路脚尖一点,落入后院之中。

还未他有所动作,便有层层丝网从天而降,将他罩住。整个县衙之中灯火骤起,如同白昼一般,不知躲在哪里的衙役捕快将他层层围住。

李路静立不动,任由丝网将他捆绑。

“好贼人,任你武功高强,如今还不得束手就擒!”

人群分开,从后院中走出两人来,开口之人正是“风月剑”柳平生,此次设计出自他手,如今有人落网,自然得意非常。

赵文宣见此人不作反抗之时已觉得蹊跷,如今见网中所擒之人,赶忙让众衙役松了丝网。

“李兄捉拿采花大盗,一去半月之久,我还道李兄已经遭遇了不测,如今能再见李兄,着实让我欣喜。”

李路从丝网中走出,笑道:“赵大人如今已经做了庐陵县的一县父母,却是这般阵仗,不知所谓何事?”

赵文宣让众人散去,重新布防,将李路请进了厢房之中。

原来那日李路前去追寻采花大盗之后,连本县的县丞也不见了踪影,一时之间,庐陵县无人主持县务,弄得人心惶惶。

本县县尉不知为何起了歹心,以找寻贼人,搜救县丞为名,弄得整个庐陵县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赵文宣无奈之下只能提前现出身份,联合柳平生将县尉拿下,鼎立庐陵县局势。

不曾想这县尉竟与西州府声名赫赫的黑山贼大有关联,得闻县尉被擒后,黑山贼连夜下山,派遣多名好手夜探县衙,想行那劫牢之举。

李路将整件事串联了一遍,暗暗猜测黑山贼恐怕也是镇南王培植的势力,做些他明面上无法做的买卖。

庐陵县中,县丞失踪,县尉被捕,镇南王失了耳目,他心急山中的那批甲兵,便用黑山贼投石问路,刺探一些情况,若事有可为,便救县尉逃出县衙。

赵文宣将这半月来发生的事情大概介绍了一遍,与柳平生两人静静地看着李路。

李路虽然知道了大概的情形,但自然不会去点破,方才围捕之人中他没有见到燕南风,心下生疑,“不知燕捕头去了哪里。”

赵文宣和柳平生互望一眼,迟疑道:“燕南风与县慰之事有所关联,暂时被关押在大牢之中。”

李路看着柳平生,嘿然一笑,“果真是义气相投的至交好友,柳大侠果然是铁面无私,大义灭亲之人,李某佩服。”

燕南风此人,李路与他接触一番,再加上从侧面的了解,知道此人向来心胸宽广,急公好义,颇有侠义古风。说他被人糊弄李路倒是相信,说他心怀沟壑,图谋不轨他是万万不信的。

李路站起身来,“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此番前来只是告诉赵大人,燕捕头托我调查的事已经调查清楚,采花大盗已然伏诛,县丞的所在我也已经知晓,至于他们谋划些什么,只要去了那地方,以赵大人的智慧,应该不难知道详情。”

李路将他事先所画的洞穴路线图拿了出来,放于茶几之上,“赵大人之前答应我的事,也还请大人兑现,请将燕捕头给放了,之后无论是继续留他在任,还是将他踢出县衙,都与我无关。在下奉劝赵大人一句,宁愿谨守家中贫田,也莫要与虎谋皮。”

柳平生眼中寒光闪过,他混迹江湖多年,凭借着自己的身份,通吃黑白两道,从未有人敢如此对他说话。

他手中把玩着一块古玉,漫不经心地对赵文宣道:“这位少侠虽然与赵大人相识,但我看此人居心叵测,说不得便是贼人的卧底,不如将此人先行拿下,待证实他所说属实之后再从长计议。”

赵文宣脸色微沉,“我虽敬你,却并不是怕你,在庐陵县内,还轮不到你做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