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 (第1/4页)

君不见现实生活中为富不仁的不少,低调支助山村学生做好事的,却并不一定是富人。

同钱财无关,同穷富无关,攒钱很有动力,但将到手的财物再散出去做好事,又有多少人舍得呢?

几千年的人参,即便是林洛然的空间以日抵年,也是她修行伊始,十数年前最早种下的一批,抛去炼丹所需,大部分上了年份的灵药她都留给了林家人。

这已是她手中剩下最好的两支参了。

空间中尚有天麻需要补种,林洛然闪入了空间。

喜妹和弟弟醒来,乖乖喝了两碗粥,不见很和蔼的林姐姐,城主府内只有七皇子桑曳她认识。

看着两个幼童靠近自己,桑曳本来冷漠的眼角也不由得融化了一些。

因为眉带青鸾,他自小被送出宫,父母俱在,他实际上过得日子也和孤儿没什么差别。这个叫喜妹的小姑娘,和她弟弟,也变成孤儿了……

……

三天的时间,对于结丹修士漫长的寿命来说,是白云苍狗不经意就会溜走的时间。

但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和瘟疫抢夺生命的人来说,每过一天,当烧退了,或者红斑在消散变淡一点,他们都更有勇气面对明日。

从先前等死的暮霭生气不同,期待下一顿饭,期待着病愈,期待着活下去。

有了求生之心,打砸城内屋舍的人少了。刺头坏人不会幡然醒悟,却也知道此时不是他们闹腾之时。

闲来无事,大家喝饱了粥,聚在一起只有聊天了。

最开始至多聊聊这顿菜粥是如何美味,你吃得是香菇,我吃得是黄瓜味,或者天气真好之类的话题。

再然后就是彼此来自哪里,家里可还有人在这场瘟疫中活下来,陪着洒洒泪水。

但这些东西翻来覆去说,听得人无聊,当大伙有了精神,有了闲时,这些大部分是庄稼汉和小商人或者城中贫民的感染者,其实最好奇,最想谈的就是,耗费心力救了这两三万人的仙人,到底是何方来历?

道号都不知道,活命之恩,日后连偿还香火情都不能,让人如何心安?

城外的人当然也在期待着城中情况。

特别是抗旨拖延烧成之日的将领。自林洛然发话要救这许多人,三天时间已眨眼而过,督军的宫中宦官一再催促,根本不信将领所说的仙人临世的说辞。

这姓张的将军,本已有功高震主的端倪,不然也不会前线打仗,却推搡他来干着烧城的缺德事儿。宦官最能揣摩天子心思,面对张将军的好言解释,百般刁难。

第三天的夜晚如约而来,仙人踪迹难觅。

宦官声音尖刻,“张将军,您莫非要明目张胆违抗皇命不成?”

“张某不敢,实是仙人有令,不敢不从。”

宦官冷笑,仙人,何处有仙人?

几名副将都暗暗咬牙切齿,不知是要劝说将军听令,还是为那满城的平民求一线生机。只是,天色已暗,三天时日毫不掺假,那白衣胜雪的仙人,自三日前显露神通,却再也没有动静了。

城内也很安静,若非城主府挂在屋檐下的桐油灯每到夜晚都会依次被点亮,他们都会怀疑,申城其实已经成了一座死城。

仙人失约,是没能救得这两三万人?

也是,毕竟不是两三人,也不是两三百,不是两三千……纵有仙法,想同时救两三万人,也是天方夜谭吧?

张将军心中惋惜,那宦官唾沫横飞,一直催促着他下令烧城,张将军并非一点压力都没有的。

他本已见疑于瀛国今上,根本不需要犯错,只要一点借口,等待张家的,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为了这许多平民,他死了也就罢了。

但张家上下几百人,特别是他的长孙,前些日子刚做了满月酒。

他眉头皱起来,那是良心和私心在苦苦挣扎。

宦官似乎从中看出了端倪,冷笑几声,直奔外帐而去。他选定高地,从怀中掏出一张黄绸卷轴,宣读了密旨。

张将军丧失了三万精兵的管理权!

宦官高举着圣旨,尖细的声音在夜色中传的老远:“众将士听令,立刻烧城!立刻烧城!”

张将军颓然后退,一瞬间似乎老了十岁。

带了火油的箭矢被射进申城。城墙固然是沾火既染,城里建筑也都是木材,瀛国天气炎热,木板被晒得极干,燃烧的速度并不比泼了火油的城墙慢多少。

被认为是死城的申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