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 (第1/4页)

一路进了省城广州,沿途看到街市上人们的那种勃勃生机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市面上那股兴旺与整洁,让这群来自于天子脚下的人们更是惊讶。这里与大明各地,包括京城在内所特别不同的便是这里的干净,还有井然有序。

宽阔整齐的路面,全数用烧灰铺成,马蹄踏上去发出阵阵哒哒响声,马车的轱辘碾压过去发出隆隆的响声,最妙之处便是在于平坦。完全没有土路上的那种起伏不平的感觉。

路两侧各有一条较为狭小的甬路,路上行人各自轻裘缓带在那里行走,有采购了各种物品的。身后往往跟随着身形矮小、服色各异的挑夫,用扁担挑着他们的收获。

而便在这甬路上方。大大小小的的店铺招牌、旗号、幌子、匾额,五花八门。大小商号,饭庄、旅店种类繁多。那些专营零售的商号,站在自家店铺门口的伙计们努力用官话招呼着客人,而做大笔批发生意的买卖家们,则是在铺子门口与相与们拱手道别,互相祝贺发财之声此起彼伏。

见到这繁荣富庶安宁的景象。随同王德化前来的一众大小官员将士太监锦衣卫们,心中无不窃喜。这一次,铁定是要发财了!

在大群的小太监、锦衣旗校、京营将士簇拥之下,王德化昂然进了两广总督衙门。见总督府衙院内。龙牌、香案都已齐备,广州附近五品以上官员全数到齐在院内依据属地上下级关系侍立在彼,见此情景,王德化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番繁文缛节之后,李华宇以下南中军官员将佐跪接圣旨。圣旨内容不外乎是方才在码头上王德化所说之事,朝廷将两广地区武官参将以下、文官知府以下官员考核奖惩赏罚任免之权力交给李守汉。同时,命李守汉将此次抵御英夷、两广平乱之事中有功将士名单功绩整理上报,以备朝廷封赏。另外,赐给守汉空白告身文书四百套。副将以下官员可自行任命。

听了这圣旨,在场的文武官员们无不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朝廷这是将两广彻底的交给了李家,承认了李家对广东、广西的地盘实际控制。本来,各地已经有数十个州县、知府类的人物在前往南中一行后,悄悄的向李家表示了忠心、而南中军的工作队,更是借着剿贼平乱之机将势力扩展到了各处,不过碍于朝廷体制,不能正式的占据政权发号施令,只能是以工作队兼属政务的名义进行。而眼下,这份旨意将李家所做的一切都合法化了。很多官员已经打定了主意,既然这李家羽翼已成,那便踏踏实实的在其羽翼下升官发财便是。

不过,也有那一直视李家为番邦夷狄之人,打定了主意,一俟接了圣旨,回到家中便上书辞官,回南直隶老家去,从此闭门读书便是!免得每日里看那南中军一群人不懂得圣人之道,只知道如何追逐名利。

不过,朝廷的这份恩典也不是凭空便白给的,另有一道旨意,便是要求李守汉迅速统带精锐北上勤王击退京畿地区的建奴,为朝廷再立新功云云。

姜一泓跪在地上听着,越听越是心头震撼,皇帝的赏赐之厚,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两广如今彻底成了南中军的属地,那他这个布政使又该如何自处?神思电转,姜一泓只觉得脑海中诸般思绪极乱、极为复杂,心头一时惶恐,一时酸楚。

何去何从?留在两广?还是请求朝廷调自己北上另行安置?扪心自问,留在两广,民生富足,社会安定,不类同乡同年信中所言五岭以北天下大乱,流贼土寇蜂起的局面。且李大人的施政理念与自己颇有暗合之处,虽然与古人所说之处相比,亦有不少匪夷所思之处,然实施起来却是大为合理。

“臣,李华宇,谨代父帅接旨谢恩。”

李华宇作为长子,替父亲李守汉接过了两道皇帝圣旨,又将各种颁发之物一并命人接过好生保管起来。

陪着广东官员往南中游历一番,华宇也自诩长进了不少,对于官场礼节熟稔了许多。

“公公海上一路踏浪而来,万分辛苦。华宇谨代父帅向公公致歉,还请公公稍加安置休息数日,我父子另有一番心意送上,还请公公念在南中两广千万生灵百姓,百万军马的份上赏脸收下,万勿推辞才好。”

听听,听听,人家就是要当面贿赂你,也是要打出一个堂堂正正的旗号来,不是我要贿赂朝廷天使,而是这数千万军民百姓要向朝廷表示一番敬意。你不收,岂不是寒了这些朝廷赤子的心?

当下,有人捧出几盘珠宝珍奇相赠,无非是大象口中牙、犀牛头上角,南海珍珠红绿宝石之类。另有数十张面额千石的米票充当垫物压在珠宝下面。随同王德化前来的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