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 (第1/4页)

抚垦局,作为大员,不。台湾的一个政府性质的机构,已经开始办公。守汉在登上淡水河口的那一刻,便将脚下的这片土地,从大员改成了台湾。

抚垦局的主要工作便是协调组织汉人的开垦和与附近的平埔族原住民的关系。自从西班牙人在台湾,平埔族便在西班牙人和汉人的双重压力下开始了举族迁移。先后迁徙到关渡、北投、嘎唠别(亦称小八里坌社,在今北投与关渡之间)等处。

而西班牙人则是一方面安抚马邻坑(今七堵)、金包里(今台北县金山)等平埔族原住民的部落;一方面溯淡水河而上,安抚八里坌社(今台北县八里乡)、北投社、里族社(在今台北市松山)、大浪泵社(今台北市大龙峒)各社部落。当他们站稳脚跟之后,便开始按照苏哥说的,“我带来的是剑与火而不是和平。”试图在控制台北盆地之后用武力进一步入侵噶玛兰人的生活天地兰阳平原。西班牙势力一度进入宜兰地区。但不久因噶玛兰人强悍而退出。

在武力入侵未能达到效果之后,便开始使用宗教文化武器。一时间。牧师的法袍取代了军装,十字架代替了火枪。在西班牙人被赶走之前,已经有几座教堂在这一带的山林平原之间矗立,有四千多土著人信奉了基督教。

但是,这一切在守汉率领南中军到来之后,便宣告结束。

在那些土人眼里,这块土地因为其肥美富饶而引来了无数人觊觎的目光,先是西班牙人被打着红色旗帜的汉人赶走,之后另外一群汉人接管了这里,而威武不可一世的荷兰人,能够打败之前在这里的汉人,定然是世间最强悍的力量,而最早赶走西班牙的这群汉人,却在一个上午便又一次打败了荷兰人,那就更应该是天神一般的力量!

“大人!”抚垦局的主事捧着账簿正欲进来汇报,却被近卫营的统领莫钰拦在了门外,“主公正在看军报,你的事情要不是特别急,就稍等片刻。”

“这是我们搜集到的各处屯垦汉人的数字,为数多达五万多人,另外还有四千多垦丁!”

莫钰撇撇嘴,表示对之前郭怀一丢失淡水的轻蔑,“不说手中的正规军,便是这四千多垦丁,也可以同荷兰人周旋一番!”

而坐在办公室内抽烟的守汉本人却没有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只是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眼前的军报上。张小虎的军报很是详细,还附上了作战示意图。对照着整个热兰遮城的地形图,守汉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这场战斗的全部过程。

奇怪了!守汉闷头抽着烟,努力的回忆着印象里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关于攻打热兰遮城的记载。这场攻坚战让郑军为了拔掉热兰遮城这个荷兰人最后的据点,损失惨重。出征时的两万五千精锐,在热兰遮城下,面对着这座棱堡。因为战斗伤亡、疾病足足减员一半!最后没有办法,郑成功只得命令手下大将马信采取长围久困的方式,断绝了热兰遮城的水源,让城堡内的水井无水可汲。活活的困死了荷兰人。

同样的战斗,那位号称能文能武,会几何懂天文通外语的千古一帝,出动了几乎全国火炮的一半,面对着俄国的几百个武装流窜犯,也是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签订了号称是平等的《尼布楚条约》,承认俄国人对西伯利亚的权力。

同样是面对棱堡,为什么自己的军队却如此?

抛开千古一帝的丰功伟绩不谈,同样是攻打台湾。几乎让郑军流干了血的热兰遮城。却如此的不堪一击?在军报上。张小虎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如果不是要留着这座城堡完成主公的诱敌之策,只怕是今日便可以攻进城中!”

他对照着地图仔细的观察。想要从地图上发现些什么。蓦地,他似乎发现了什么!这图上缺少了几个堡垒!原来;郑成功当日进攻的,是一个以热兰遮城为主阵地,旁边有乌特利支堡作为附属阵地的大型防御体系。面对着这样以棱堡为主,配属着大小一百五十余门火炮的立体防御工事,火炮欠缺的郑军便只能以人命去填。而陆战能力极其渣的郑军,选择长围久困的战术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而不具备近代军队动员和补给体制的郑军,在出发收复台湾之前,就给荷兰人留出了充足的备战、储备筹集物资的时间。荷兰人不仅在各城堡都储备了大量粮食、武器弹药及其他军需品,仅运进热兰遮城的火药就达3万磅。储存的木材足够8—10个月之用,准备长期固守,同时,还派出船只往巴达维亚城求救兵,以沉船堵塞了航道。郑军便丧失了战争的突然性,郑成功如果不是率领船队在鹿耳门偷渡,占据了主动权,只怕收复台湾也只是一场笑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