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部分 (第1/4页)

�衲芷�竺饔氡菹虏还恕!�

先在道德制高点上稳稳的占据了阵地之后,见众人顿时哑口无言了,李守汉继续为这些大多是大明子民的军官们开讲。

“且大明乃吾等父母之邦,祖籍所在,多年来,买吾染布钢铁砂糖,输我蚕丝棉花,农夫百工更是源源而来,为我南中耕田务工,提供赋税。大明纵有千般不好,这商旅移民之利也足以抵之。”

“而建奴野心勃勃,妄图取我父母之邦,灭与我有百利之大明,若其如愿,吾等既无颜面见先祖于地下,又何以全妻儿之衣食?”

这番话,从经济角度分析与大明朝廷保持紧密关系的好处,顿时击中了在场人们的要害之处。这些军官们,老兵们,便是家里田地少的,也是至少拥有数百亩上好水旱田地。招募了土人或者是内地新移民耕种,收成之后货卖与粮食商人,换回各种需要之物。更有那些脑子灵光的,将土地收成投入到将军府所组织的各种集中资金建设的项目,小到船只,大到道路。有那敢于冒险的,甚至投入资金给若水道长的前往扶桑收复殷商故地行动。

见李守汉说的有点面色泛红,施琅和郑森两个急忙站起身来,抢步上前,一个到水缸边取来热茶,一个扶着岳父坐下。正所谓有事弟子服其劳。施琅正要开口替岳父说上几句,他自己认为,我讲出来的话,最起码水师陆营的那群家伙和近卫旅的兄弟还是会听得进去的,都是在我手下打过仗的主。

但是,有人抢在了他的前头。

郑森的父亲,南粤军的水师提督,李守汉的亲家郑芝龙,却是率先垂范的走到会场中间,开始为众人剖析为何主公要进兵中原的道理。

“尔等可还记得,我们此番北上之时,主公命人大举在闽浙两省之间,福建与赣南之间,广东与湖广之间大举修筑道路。这三条道路,花费了我南粤军至少三四千万元银元!从人工到口粮。到工具,除了主公出资一千万元之外,大多是各处商家报效得来的银子。你们当大家的银子没有地方花了,要在崇山峻岭之间用银子铺出一条道路来不成?”

人群之中顿时发出一阵哄笑声,大家对郑芝龙的话发出了阵阵善意的笑声。

“哪个不晓得,从福建到浙江的道路修好了,往北去的是大米,往南来的是生丝茶叶,还有那些高手匠人。”

“就是!咱们的路修到那里,主公的威名就传播到哪里!咱们南中的货色就卖到了那里!”

“前几日接到家中来信说。如今内地到南中的移民百姓不光是来自两广福建了,西面的云南,北面的赣南、湖广、甚至是浙江都有了!”

“着哇!”从军官们的口中证实了打通南北道路带来的巨大好处。郑芝龙很是帅气的向后一甩自己的大红披风,“如此重利,我等岂能放弃!”

“如果不能与内地沟通贸易,我等田地所出产的粮米油料卖给哪个去?矿场冶炼场所出的各类铁器,卖到哪里去?”

众人顿时哑口无言。

“如果没有内地源源不断的人丁进入,我南中如何开垦万里良田?尔等须知。没有人去开垦。那些荆棘蛮荒之地,是不会自己变成上好的水田的!这些不都是内地垦民的功劳?尔等不要忘了。便是江南的富庶之地,所食用的稻米油盐也大都依赖我南中输入。便是南直隶富庶之地也多有商民甚至士子官绅移民南中。若是不管不顾中原之事,我南中的人丁、各类货物到哪里去弥补?卖到哪里去?”

“郑大人说得极是!”李守汉喝了一口茶,稍稍的休息了一下。缓缓神,便又开口讲说。

“我南中一石上好粳米府中保护价收购是多少银子?尔等知晓吗?”

这些人都是大小田主,如何不知道将军府的粮食收购价?

但是,他们早已不把那几分银子的粮食收购价当回事,而是将目光投入到用来保护价收购的那些工业券上。这些工业券集中起来,转手卖给内地来的商人,坐地便是可以获得暴利。一面让南中的工业品用极其低廉的价格流通到了内地,挤占内地那些铁匠、织户的市场份额,从而让更多的人变成破产者,不得不加入流民大军,另一面,这些人也获得了远远高于市场粮食价格的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

对于部下们这点小小的黑市买卖,李守汉也只是假装不知道而已。毕竟那些工业券发给人家充抵粮食价格,怎么流通,完全是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在调配,如何能够强迫命令?

“如今我南粤军,每年以数百万粮饷上供朝廷,用于抵抗辽贼进攻,同内地流寇作战。所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