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左贤王即令弓箭兵反击,掩护步兵前进,但匈奴兵射出的箭大多还未及城垛便已掉落下来,偶尔有几支箭可以射到城墙上,但已失去了力量,对城上的守军形不成任何威胁,正所谓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这些防御工事的设立距离,刘泽是经过多次的测量和实践,在同等的弓箭距离内,城上射出的箭正好可以覆盖这片区域,形成有效打击,而城下向城上射箭,由于重力关系,很难有效射到城上。此时,刘泽命令自由射击,只要在壕沟前面的匈奴兵就成了活靶子,全无反击之力,在遗下数百具尸体之后,狼狈后撤。

打退了匈奴人的第一波进攻,守城的联军信心爆增,人人士气高昂。左贤王怒不可谒,鞭笞着后退中的匈奴兵,再次集结人马,向城下攻去。

这一次匈奴大多选用头顶木盾的方式来抵御城上的箭雨,木盾极大,可以将好几个罩住,但每个人都得用手扶着木盾,视线受阻,移动缓慢。

张飞在城上看了哈哈大笑:“哎,你们看,那帮匈奴兵象不象顶了个乌龟壳在那里爬呀?”

他一说话,立马引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可不,谁曾见匈奴人这么样龟缩着前进过,那一次不是骑着高头大马,呼啸而来,象疾风一样,斩杀着前进路上的一切生命,但在刘泽的防御工事下,他们只能用这种近乎可笑的方式前行。

但就算城上的箭雨造成的伤害大幅的降低,但许多匈奴兵一拥而上,后面的挤压着前面的,而前面的面对高大的拒马又无法通行,被后面一挤一扛,许多人被挤向了拒马尖锐的前端,瞬间就被刺入了身体之中,鲜血将拒马都染红了。踏着尸体爬过了拒马的匈奴兵面对数丈宽的壕沟无计可施,密集的箭只总能从缝隙中找到机会猎杀掉一个个的匈奴兵。

经过四五轮的冲击,在用尸体将壕沟填平之后,匈奴兵这才有机会将云梯架在了城墙上,向着贵山城发起了攻击。但此时的箭雨更加的密集,从城墙上呼啸而下的巨大滚木和擂石更为可怕,城下的匈奴兵就如同蝼蚁一般,生命脆弱的像稻草一样,在强大的防御面前不堪一击。夜色降临,匈奴人被迫后退,余下的尸体不计其数,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

呼顿单于狂傲的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第二天他亲自率军展开了猛烈地攻城战,战况一度进入了白热化,蜂拥而至的匈奴人的确给贵山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刘泽的指挥下,各族军队万众一心,誓死守城,打退了匈奴人一次又一次地进攻。面对愈战愈强的守军,呼顿单于也是无计可施,他不明白,为何一向羸弱不堪的西域军队如何变得如此顽强,他的军队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却始终被困在城下不能前进一步。

一连三天,匈奴在付出了上万生命之后,也明白了只靠强攻是无法拿下贵山城的,于是稍稍退却,改而用四面围城的方式进行围困战,企图用长久的包围来瓦解守军的斗志,逼迫守军投降。

由于战况空前激烈,守城的军队伤亡也不小,在匈奴兵退却之后,所有的人才算是松了口气,刘泽一面命令救治伤员,一面命令加强戒备,他的目光,更是投向了东面那黝黑的山岭。

关羽率领的人马,正秘密地前行在通住积崖山的崎岖山路上。为了避开大路上的匈奴大队人马,关羽选择了靠近天山北麓的那条山路。这条路虽然坎坷难行,但却不容易与匈奴人相撞,比较安全。连续行军三日之后,前方探马回报,距积崖山已不足十里了。关羽命人打起了匈奴旗号,大摇大摆地向积崖山匈奴粮草大营前进。

匈奴人的骄狂一样写在积崖山大营守营士兵的脸上,这里远离前线,防备极其地松驰,似乎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贵山城的军队能打到这里来。

关羽等二百汉兵隐在队伍中,立于队伍最前的是一名化装成匈奴千夫长的乌孙将领,他高声地喝令守营兵卒开门,守营的兵卒半天才探出一个脑袋,问他们是那个队伍的。

千夫长喝道:“我们是前锋骁骑营的,奉呼顿单于之令,要见右贤王,快快打开营门。”

那兵卒道:“奉右贤王令,为防西域奸细混入,任何人未奉军令不得进出大营,你等可有令牌?”

千夫长喝道:“贵山城已被单于攻破了,那里来的什么西域奸细。”

守营兵卒喜道:“这么快,大军才出征几天就攻破贵山城了?”

千夫长大笑道:“我匈奴大军所向披靡,区区一个贵山城,那里在话下,单于大军一到,敌军早已是望风而降了。这不是呼和邪将军吗,刚被单于从贵山救出来,命我等护送到积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