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 (第1/4页)

锉�亩允郑�芎ヂ示�宦烦迳惫�ィ�缛胛奕酥�场�

袁术大骇,刘泽弓骑兵的厉害他可是亲眼目睹过的,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现在自己的军队正在蜂拥过河,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阵形来迎击弓骑兵,现在想逃开弓骑兵地追击,也只有渡过淮水才有一线生机,毕竟弓骑兵虽然陆战无敌,但一到水上,他们也是望洋兴叹。

但侍卫们网罗到的渔船毕竟有限,一次能够承载过河的量对于两万庞大的军队而言,颇有点杯水车薪的味道,淮水虽然没有长江那么浩大宽阔,可也不是小沟小渠,渔船在淮水上往来一趟也需要点时间,这两万人都要投送到北岸去,还真不知道要渡到何时才可渡完。

弓骑兵的攻势如潮,根本就不给袁军任何地喘息之机,袁军再要组织不起有效地防御,肯定会大部被围歼在淮水南岸。

桥蕤生为大将军,自然担负着指挥军队防御的义务,他瞧着徐州军的攻势如潮,便对杨弘道:“杨司徒,你速保护陛下过河,徐州兵由某来抵挡一阵。”

杨弘摇摇头道:“桥大将军,现在陛下身边只剩下你一员大将了,此去青州路途遥遥前途未卜,陛下身边岂可无人护佑,这阻击徐州骑兵的任务就由某前去吧,桥大将军速速护送陛下过河吧!”

桥蕤也深知保护袁术重任在肩,只好点头同意了。

杨弘冲着袁术长揖一礼道:“陛下待弘恩重如山,弘愿一死以报陛下的知遇之恩,请陛下速速渡河,追兵由弘来挡之!”

袁术不禁唏嘘而叹,关键时刻,自己身边象杨弘这般的忠直之士太少太少了,现在留下来断后,面对徐州军凶悍的弓骑兵,可谓是九死一生,基本上看不到回还的希望,袁术不禁惺惺地道:“杨爱卿不必去挡追兵了,随朕速速渡河吧。”

杨弘看看不远处呼啸奔驰而来的弓骑兵,一盘散沙的袁兵根本就不是对手,现在如果没有将领挺身而出的话,弓骑兵很快就可以杀到渡口,现在上一波的渡船还没有返回,再不阻击弓骑兵的攻势,很可能就是全军覆灭的下场。现在袁术手下的高级官吏只有桥蕤和杨弘两个人了,杨弘不去的话,也只有桥蕤带队了,就算过了淮河,那也不是万事大吉,且不说刘泽可能全派追兵追击,就是汝南的黄巾刘辟龚都也够让人头疼的了,袁术身边没有得力的大将保护,这千山万水如何涉过,所以杨弘一横心,决定不是由他来领军阻击徐州兵。

“陛下,此去青州,千山万水路途凶险,万万离不得桥将军保护,弘虽文弱之士,但为陛下尽忠效力,唯死而已,现在徐州兵追之甚急,我军一盘散沙,若无人统领,败亡不远,弘意已决,愿为陛下阻挡追兵,陛下速速过河,弘就此拜别!”说完,杨弘一揖到底,也不再等袁术的命令,转身下去,令兵士牵过马来,翻身上马,迎着徐州兵来袭的方向就冲了过去,边冲边喝令:“长枪兵结阵!长枪兵结阵!盾兵防护!盾兵防护!”

唯一能有效抵御骑兵冲击的就是长枪列阵,密如林的长枪阵可以迟滞骑兵如旋风似地攻击,袁军阵地一盘散沙是因为没有人组织,现在杨弘主动地站了出来,虽然他是文官,但也是有一定的号召力,何况这些兵卒大多都是老兵,面对弓骑兵的有力冲击,自然也明白该用何种方式应战,缺的不过就是一个能统率诸军的将领而己,所以杨弘一声呐喊,许多的袁兵自然就蚁聚了在了他的四周,盾兵在前,枪兵在后,结成了一个方阵。

形成方阵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阻遏了弓骑兵的冲击之势,虽然被动挨打的局面还是没有完全改观,但杨弘的目的是迟滞弓骑兵的进攻而不是战胜弓骑兵,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杨弘的策略还是成功的。

弓骑兵受阻之后,再也不能如先前那样势如破竹横冲直撞了,管亥立即命令改变攻击方式,采用左右迂回的方式来进攻,不再采用直接冲入敌阵的方式,而是利用弓箭一点点地蚕食掉这个临时组成的方阵。

冰冷而锐利的箭头毫不留情地射入袁兵的身体之中,随着一声声的惨叫,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推移,杨弘身边的士卒越来越少,不过他回头看看渡口方向又一批的渡船驶离了渡口,还是会心地露出了微笑。

其时天光已是大亮,第八步兵师也赶来投入了战场,郝萌率部从正面列阵,管亥率弓骑兵从侧面迂回打击,对于袁军的方阵而言,似乎再也支撑不去了,节节败退。管亥早已瞧见了在阵中指挥的杨弘,看到袁军败退,已经是露出一个空当,便令弓骑兵全力向杨弘所在方位施射,箭如雨下,没有铠甲防护的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