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 (第1/4页)

内外一片混乱。混乱平息之后,检点宫中,传国玉玺并沓无踪迹。后来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刘协登基之后,便成为没有传国玉玺的白板天子,所以说献帝也是压根儿就没有见过传国玉玺的。后来董卓火焚宫阙逃离洛阳,传说玉玺为孙坚所得,为此孙坚和袁绍反目成仇。再后来便是袁术得到了传国玉玺,自以为天命所归,悍然称帝。今日刘泽还玺于都,如何不令献帝激动。

“刘爱卿戮除奸逆,还玺于都,功莫大焉。朕听说刘爱卿亦本是宗室之后,却不知高祖何人?”

刘泽奏道:“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先祖曾封爵为陆城亭侯,遗居涿县三百余载,东郡范令刘雄之孙,涿郡功曹刘弘之子是也。”

献帝传令宗正卿取宗族世谱来检看。虽然自陆城亭侯刘贞以后,这一庶支就失侯没落了,但做为宗室,都是有记录的,一代代查阅下来,刘泽与献帝竟是帝之叔也。献花帝龙心大悦,道:“按宗族排叙,刘爱卿乃朕之叔也,宗室之内,有刘爱卿为朕分忧解难,攘除国难,朕心甚慰。”

刘泽倒没有在乎什么皇叔不皇叔的身份,虽然说自己的确是汉室宗亲,不过是先汉景帝之后,与当今天子的血脉早已疏远,家道中落,已与庶民无异。高祖皇帝开枝散叶,刘姓恐怕现在遍地都是了,想想光是自己的那位大种…马的先祖中山靖王就生了一百二十个儿子,这子子孙孙地繁衍下来,献帝的叔叔大爷恐怕多得都可以车载斗量了。何况经过西汉末年的王莽之乱,东汉末年的董卓李郭之乱,尤其是献帝从关中长安逃回旧都洛阳,一路风餐露宿的,连吃饱肚皮都成问题,谁还会有闲功夫去保存那些宗室档案,恐怕早就散佚难觅了。退一步说这些皇家档案都还保存安整的话,刘泽真的就正好比献帝高上一辈?这也太巧合了吧!

刘泽在后世读三国之时,就已经知道刘备家的出身是罗贯中给杜撰的,先祖是中山靖王不假,可自陆城亭侯刘贞因为酎金之事失侯之后,他们这一庶支从此就中道旁落了,别说是王侯了,就连个功名都没有了,混迹于平民百姓之中,祖父刘雄出仕为东郡范令,好歹才算有些中兴之相,所以这侯传那侯的,纯粹是瞎扯。而且老罗光顾着证明刘备是汉室宗亲的正统身份,排辈的时候算辈数,刘备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十九世孙,而汉献帝是刘邦的第十四世孙,按这个算法,献帝那就是刘备刘泽的五世祖叔,皇叔的称谓可谓是个大漏勺。

今天刘泽见献帝拿出来的宗谱多多少少透着一种诡异,如果不是巧合的话,那就是汉献帝的有意安排了。刘泽想想也正常,汉献帝现在被曹操挟持急欲自立,能倚仗的人廖廖无几,不过就是董承、种揖、吴兰等几个文臣罢了,掀不起风搞不起浪,而刘泽身居徐州牧之位,手握重兵,正是献帝急欲想仰仗的人,既然刘泽是汉室宗亲的身份,献帝也就不管谁比谁高几辈的问题了,奉刘泽为皇叔,正好可以倚为心腹,将来对付曹操,那就一枚重要的法码。

既然名份已定,这也不是刘泽能推托了的,众文武诸臣虽有疑惑,却也无人敢质疑真伪,刘泽揖礼道:“臣身为宗室之后,为陛下排忧解难乃是份内之事。”

这时,曹操站了出来,出班奏道:“刘使君除奸铲逆,功勋卓著,臣请陛下厚赏之,以安其功。”

献帝道:“曹司空所言极是,皇叔功在社稷,理当厚赏,只是不知该赏赐何等爵禄方可匹皇叔之功。”

曹操道:“今逆陈袁术占据之扬州为刘使君所破,扬州六郡皆复为我大汉疆土,原扬州刺史刘繇败亡豫章,扬州刺史出缺,臣拟请刘使君兼理扬州牧,统领徐扬二州,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未完待续。。)

第470章 晋封王爵

曹操一言既出,满朝的文武俱都是惊得瞠目结舌,州牧原本就是封疆大吏朝庭重臣,在乱世之中就是等同于诸候的存在,到目前为止,也不是所有的州都有州牧,朝庭只敕封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州牧,现在依然挂职的只有兖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绍、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和徐州牧刘泽。幽州牧刘虞死后公孙瓒自领为幽州牧,公孙瓒败亡之后幽州牧的印信已被袁绍得到,袁绍地跨冀青幽并四个州,自号冀青幽并四州州牧,但朝庭根本就没有承认,袁绍纯粹属于自娱自乐。

但曹操的提议无疑是石破惊天的,刘泽虽然占据了淮南两个郡,打得是讨贼伐逆的旗号,但从朝庭的法度上来讲,刘泽占据淮南两郡等同于不合法的,刘泽只是徐州牧,是不能长期地霸占着扬州领土不还的,按常理,朝庭便应当派出新的扬州牧或扬州刺史署理扬州事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