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 (第1/4页)

,这让孙权有些大伤脑筋,象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正是他渴求已久的,遇之而不得,殊为人生一大憾事。

鲁肃一直跟在孙权的身后,见孙权忧色冲冲,便道:“主公所思者,是为孔明不肯归顺吗?”

孙权轻轻地叹息一声,道:“如此旷世逸才,得之乃江东之福,失之乃江东之憾。”

鲁肃神情略显严肃地道:“属下刚刚接到荆北方面的密报,刘泽南渡汉水之后并没有急着攻打襄阳而是亲赴孔明故里隆中,想必刘泽也是听闻了孔明乃当世奇才,才不惜枉驾屈尊礼贤下士,主公切不可轻易放孔明归荆州,否则其为刘泽所得,必为江东之劲敌。”

孙权闻言眉头紧锁,道:“方才孔明之策,子敬有何看法?”

鲁肃道:“取荆南之地,与刘泽划江而治,不加刀兵,主公便可坐拥半壁江山,立于不败之地,待天下有变,主公即可挥师北伐,诚如是,大业可定。孔明之高论,江东诸臣,无人可及,对主公而言,此策乃为上上之策。”

孙权也点点头,显然他对诸葛亮的策略也是极为地赞同,旋即又略带遗憾地道:“只是孔明常怀去意,奈之若何?”

鲁肃道:“主公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泽既肯放下身段亲顾草庐,主公何不效之,施厚恩以结其心,孔明感其诚必心悦诚服,归于主公麾下。”

孙权展颜一笑道:“子敬所言极是,孔明乃当世奇才,孤自当敬重厚待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孤不信凭孤一片诚心打不动他。”

这时,门人前来禀报:“启禀主公,大都督周瑜在外候见。”(未完待续。。)

第514章 周瑜决断

孙权闻之大喜,急令速传周瑜晋见。

刘泽继拿下江夏之后,数月之间,便席卷整个荆州,其势浩大,江东为之震动。据此孙权立即召众僚属商议对策,以张昭顾雍为首的一帮文臣似乎拿不出好的建议来。孙权知道,这些江东世阀豪族对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十分地看重,对向外扩张谋霸天下并不太感兴趣,眼瞅着刘泽鲸吞荆州势力坐大,孙权如芒刺在背,可江东诸臣计无所出,令孙权郁闷不已。

吴国太见孙权如此,便问道:“我儿为何忧心冲冲,寝食俱废?”

孙权叹了一口气道:“刘泽并吞荆襄,我江东之祸不远矣,奈何诸臣俱言谨守江东,不与之相争,儿计无所出,故而犹豫。”

吴国太道:“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我儿何不请公瑾来问之,再做决断。”

孙权恍然而悟,如梦初醒,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鄂县请周瑜回来议事。那知前日方派出使者,周瑜竟然已经返回来了。

原来周瑜在鄂县,对荆州的战况更是了若指掌,蔡瑁举州而降,让刘泽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个荆州,这给一直在鄂县等待时机的周瑜来了个措手不及。周瑜奉孙策的遗命屯扎在鄂县,就是等待机会准备着捞一把,但江东的事太多了,孙策身故得治丧,孙权继位交接的事务更为繁杂,江东本土的敌对势力又蠢蠢而动。孙权忙得焦头烂额,内政不平,周瑜在荆州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机会就这样从周瑜的手指尖溜走了,刘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荆州,这才让周瑜如梦方醒懊悔不迭,他立即返回建业欲与孙权共商大计。

“末将见过主公。”周瑜大步流星风风火火地来至堂上,恭身向孙权施礼道。

孙权笑容可鞠地双手将周瑜搀起来,道:“公瑾来的正好,孤正有大事要与公瑾商议。”

周瑜道:“主公所言大事可否就是荆州之事乎?”

“然也。”

“瑜也正是为此事而来,”周瑜道。“不知诸公之议如何?”

孙权眉头一皱。道:“子布诸人建议孤紧守关隘险要,不与刘泽相争,以固守江东之本。”

周瑜晒然一笑道:“此迂腐之论也。夫战者,以攻代守。方为上策。江东地域虽广。但一昧死守,终究是取死之道。”

孙权眼前顿时一亮,周瑜的见解甚合他的心思。心中的郁结之气舒畅了不少,忽地他想起诸葛亮的计策,便说与周瑜,想听听周瑜的看法。

周瑜神色大变,惊道:“此何人之策?”

孙权一怔,周瑜的态度也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不过孙权还是据实以告:“此策乃是诸葛瑾之弟诸葛亮所献,公瑾以为如何?”

周瑜神情冷峻地道:“请主公速斩此人,以绝误国害民之论!”

孙权大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