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4页)

弦外之意不言而谕。

十二皇子自小被皇后娇惯着,他都能上阵杀敌,安王不过是被箭吓了一跳,就半疯颠了?都养了这么一段时日,却都未见好转?莫说皇帝不信,御医自己也存疑。

皇上一病倒,安王府就开始热闹起来,是怕皇帝有个万一,安王讨不到好处?还是安王想趁此良机。拚搏一把?像二皇子、三皇子他们?

小内侍见内官似在想什么。站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忽地想起方才隐龙卫暗卫送来的信柬,他连忙掏出来给内官。

内官接过一看。是隐龙卫送来的消息,信柬右上角一朵浓墨勾勒的祥云,四周以描红勾了边,是最速件的标记?不动声色的将信柬收入怀中,心腹内官转头朝小内侍道:“你记好,想活得长久,就得把嘴巴锁牢了,在陛下身边侍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得烂在肚子里头,任何人问,都不能说出去。”

看小内侍乖巧的点点头后,心腹内官才重重的叹口气:“这天,要变了。”说完便举步走进御书房里,小内侍抬头看了眼天空,随即转头跟进御书房里。

皇帝精神很好,事实上是非常好,他很久不曾这么轻松悠哉度日了。

未登基前,要小心防着,不被争夺大位的兄弟们诬蔑,往他身上泼脏水,当皇帝之后,国事如麻,要平定外患,又要烦恼水患、山崩、雪灾以及虫害等天灾,直到有人奏请立太子,皇帝才发现立谁当太子呢?

若是皇长子仍在,皇后嫡出,又是长子,立为太子合情合理,偏偏他夭折了!

立二皇子?此子生性风流性好渔色,小小年纪就已经拐得宫女为他寻死觅活,不妥!及长又一骨脑的钻进钱缝里去,让皇帝怎么看都觉得他小气得紧,无皇室风范。

三皇子呢?皇帝也有意见,皇贵妃太贪心,三皇子甫出生,就册封她为贵妃,连生二子,又擅讨皇帝欢心,皇帝又破例加封皇贵妃,皇后一直无所出,皇贵妃仗着自己育有二子,有时对皇后都不甚敬重,三皇子领差后,其外祖、舅父等全力支持,轻易的就将二皇子给比了下去,皇帝原不以为意,直到四皇子横空出世,皇帝才发现,三皇子的表现优异,不全然是他自己的功劳,四皇子母妃早逝,母家已败,毫无人脉的他,却将差事办得四平八稳。

皇帝发现四皇子似乎比他的两个兄长更为出色。

之后的一次端午御宴,八皇子缠着三皇子,闹着要上龙舟去玩,被不耐烦的三皇子一掌甩开,整个人跌了出去撞到石块上,当场额角血流如注。

众妃尖叫声不绝于耳,皇后倒是不忙不乱的让人请御医,指挥若定的安排一切,皇帝当时觉得皇后处理得宜,众人散去之后,随兴在御花园中散步的皇帝竟意外听到四皇子安抚十二皇子的话。

同样是一母所出的兄弟,那一对有母妃在上头护着的,在自己面前张狂跋扈毫无友爱之心,这一对没有母妃庇护,兄弟两相依为命。

皇帝伫足片刻,沉吟良久,才做下决定,派人暗助与皇后合作的四皇子,也好就近考察他。

只是有段时间,皇帝颇为失望,四皇子做事四平八稳是他的优点,但太过沈稳也会成了拖累他的主因,正当皇帝不知如何点醒儿子时,皇后片面毁约,与四皇子撕破脸,四皇子以去江南的优差换取带着十二皇子一起出巡的机会。

皇帝问他原由。他却抿嘴不答,只道请父皇怜惜十二皇子,容儿臣带他出京见识外头的世界。

男孩子本就该天南地北的去闯,而不是被留在自家后宅里娇养。

皇帝对四皇子失望,也是为此,四皇子让皇后把十二皇子养成了个娇姑娘,觉得他把亲弟当筹码,没有保护好他,与他之前给自己的印象相去甚远。

当断则断。

国舅的女儿当众给十二皇子难堪,四皇子并未去求着、巴着皇后不放。而是断然放弃皇后所能给予的一切支持,皇帝正好将自己早已安排的人给过去,自此。四皇子背后的靠山,不再是皇后了。

后来皇后过世,皇帝特意将十二皇子带在身边,想要试探几个儿子的反应,没想到四皇子是唯一没让他失望的。他是真心欢喜自己看重十二皇子的人,二皇子和三皇子面上未显,私底下却动作频频,不断的朝十二皇子泼脏水。

八皇子和十皇子连手,说是要教训十二皇子,不断派人去行刺他。

最后还是四皇子深恐有个万一,十二皇子遭遇不测,求了他让东方朔回永宁山庄去。

这一连串的考验下来,皇帝觉着。这太子之位可以定下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