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部分 (第1/4页)

“关键还是要经济、产业发展上去,在对住房需求日益提高的同时,人均收入上来,购买能力提高后,徐城未来在住宅这一块新增加三五千万平米的需求,确实不会太令人意外。”李谷点点头,他也更欣赏能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色去看待徐城的城市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梅钢一家的利益。

谢成江暗自咂舌,理论需求那只是理论而已,但他也说不定反驳沈淮、李谷的话,东华城区人口仅江宁的三分之一,然而东华城区、梅溪新区再加上霞浦临港新城去年的新增城市建筑面积,也要超过一百万平方米,从这些数据里确实能看到产业化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而沈淮也确早就提出过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理论……

但就算如此,沈淮组建省国资地产集团进局,对徐城市内所有的地产开发商,都会造成极大的压力,这么大的供应量,房价三五年内都不要想要大的涨幅。

沈淮又笑着跟李谷说:“省国资办不会拖延到零三年的最后期限时才最后停止省属企业的福利分房,今年内就打算要将各单位与集资建房相关的部门砍掉,作为过渡,省里也有组建地产开发集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应该说是北塘区提交的一份方案打动了我……”

“北塘区什么方案打动了你?”李谷问道。

区县提交市里的方案、议案极多,李谷一时间想不到有什么方案跟省国资办直接相关,而且还能打动沈淮的心思。

“当然了,这份方案没有直接提交到国资办,我也是到省纺织集团调研时,了解到相关情况,这也是我要找周副书记谈话的原因。”沈淮说道。

沈淮这么说,李谷就想到是什么事情,问道:“你就是说花溪综合批发市场扩建的事情?”

北塘区花溪综合批发市场是周伟民到北塘区担任常务副区长后就负责抓的一个项目,他也是到年前才卸任花溪市场管委会工委书记、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的职务。

花溪综合批发市场,建成后利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临近的交通优势,四年时间形成近两千家商户经营规模,发展成为淮海省最大的中小商品集散中心,去年完成交易额确认超过十五亿(实际数额可能要超过一大截),直接创造就业人数就接近两万人。

花溪综合批发市场,可以说北塘区近年来启动最为成功的一个项目。

周伟民听沈淮、李谷议论他甚为得意的一件事,自然也是神情振奋,但也是小翼不露面色,耐心的听沈淮与李谷交谈下去。

“花溪市场紧挨着省纺织集团的印染厂,这几年发展势头很好,目前经营商户也趋饱和,极需要往周边扩建。而同时省纺织集团的印染厂污染问题叫北塘区较为头痛,北塘区这边就向省纺织集团提出,要出资将印染厂这块地买下去用于花溪市场的扩建,”沈淮笑道,“北塘区提的这个方案倒是一举两得,我了解到花溪综合市场还是周副书记担任常务副区长时推动的项目,我就想找他一下花溪市场扩建的详情……”

“你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啊,”李谷眉毛扬起来,说道,“你不会想着省里组建地产集团,自己拿这块地开发吧?”

“对啊,”沈淮坦然一笑,说道,“肥水不流外人田,省里组建地产集团,完全可以拿这块地开发花溪批发市场二期工程,没有必要交给别人去做嘛……”

但听沈淮这么说,周伟民都禁不住想要苦笑,省里组建地产集团,抢北塘区的项目,他除了苦笑,又能说什么话?沈淮要找他问开发花溪市场二期的方案,他还能瞒着不说?

官场之风流人生 网友上传章节 第九百九十二章 抢人抢项目

沈淮组建省国资地产集团的第一步,就是要抢走北塘区的花溪市场二期项目,除了周伟民之外,还有两名北塘区的陪同官员坐在席上,也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要怎么说好。

土地是属于省纺织集团的,省国资办有处置权;而组建的省国资地产集团要比北塘区属地产公司高出两个级别,要将项目拿走,北塘区也无话可说。

沈淮倒似不太关心别人的想法,又跟周伟民说道:“花溪市场目前的二期工程方案,我大体了解了一下,力度还不够。花溪市场一期,总建筑面积八万平方,四年时间就趋于饱和,但在物流、消防、人员住宿等方面的考虑还不够充足。我希望二期工程,除了花溪市场扩建之外,还要把交通物流、旅游观光、酒店餐饮等因素都包括进来考虑。就这个方案,我个人也有一些看法,有时间想找周副书记你交流交流……”

“你不会除了将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