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 (第1/4页)

华也有最好的理由。

奥黛丽已经洗完了澡,穿着薄薄的睡裙来到了书房,看到周南坐在书桌前面,并没有写东西,关切地问道:“亲爱的,我以为你那么早就离开了聚会,是为了写作呢。”

周南笑了笑说道:“你跟同学们的聚会,我跟他们打个招呼就好了,我留在那里,他们也会不自在。”

提到今天晚上的聚会,奥黛丽开心了起来。“我没有想到全班同学竟然都过来了,虽然很累,但是却很开心。”

她凑了过来,看了看周南面前的稿纸,有些惊讶地说道:“我记得你昨天晚上就写到了十九世纪末的世界钢铁产量,为什么……今天你似乎都没有写呢!”

“嗯,心里有点事,今天不想写。”

奥黛丽帮周南收拾着面前的文稿说道:“那就不写了,今天早点休息。”

小管家婆一边帮周南收拾着文稿,一边说着去了伦敦之后的安排,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她如今晋升成为了管家婆,也是周南文稿的第一阅稿人。周南写的书,她一直是第一个读者。

虽然她的知识体系还不够给周南的作品提出意见,但是却能帮周南检查拼写错误,语法错误这些,帮周南省了不少事。

周南的《人类社会》目前已经快完稿了,写了超过五分之四。从远古时期的部落定居,粮食采集,种植,到各种生物物种的传播,病毒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直到近代科技发展带给世界的变化。

周南从生物角度将人类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在过去,历史的变化在历史学家们的笔下,一般都是以地缘影响,政治体制,人文因素来叙说。

但是周南的这本人类社会换了一个新的角度,从生物物种的扩散和影响,来解读人类社会的变迁。

虽然在历史人文的研究方面,生物物种的影响即使被别人承认,也只是一门比较小的研究方向。

但是周南已经完成了一本《世界通史》,那本书就是以宏观的角度来解读历史。所以这本书另辟蹊径,而不是老调重弹,并不会影响周南的学术地位。

而且,已经看过这本书的埃廷尼,施托尔科,包括提供了详尽材料的斯托克霍姆,还有穆勒都对本书有很高的评价。

虽然这门学科是一门新的学科,研究角度也比较另类,但是这本书的完成度却很高,并且学术水平也很高。

在另一世,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和钢铁》面世的时候,就引发了学术界的一片哗然。

这本书的主要价值就在于跨学科观点,这也是这本书让人最惊叹和感慨的地方。

科学已经各自为政分道扬镳在各自领埋头深挖很久了,结果只是局部复杂度增加而没有实质突破,而很多有价值的观点要跳出局部看整体才能见全貌。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可能不是那些结论,因为虽然这本书获得许多大奖,但是内容方面还是有许多瑕疵的。

这本书的伟大在于用一种豁达纵横的观察方式来将各种研究方式串联了起来。

写《世界通史》的时候,周南还没有太多的自信,全书有三分之二都还是老斯的《全球通史》的内容。

但是这一本《人类社会》,周南除了采取戴蒙德的研究方式之外,内容几乎全部都是新的。

在原书中,戴蒙德一直陷于长期注定理论和短期偶然理论的纠结,他的角度新颖,研究方式很先进,但是视角绝对算不上广阔。

他的成就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在他成书的年代,互联网也已经出现,所以他在搜查资料方面,比老斯,汤因比这些人有优势。

但是在学术理论的知识积累方面,他是比不上这些人的。

而周南在另一世潜心研究了几十年,在学术水平上,已经不弱于任何一个大家。

所以现在,他也不屑于再抄袭任何人的作品,而是靠自己的实力来完成这本书。

他唯一借鉴的,就是对方的研究方式。

这本《人类社会》,他以历史时间为主线,将整个历史同时期的生物传播,病毒影响,生产力发展融合在一起。

以每个不同阶段地历史影响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本视角宏大,角度新颖的作品。

这种完全摒弃了政治,人文,地缘的影响的历史作品,可以说是比较偏离主流的。

但是周南用他丰富的知识积累,超过大众的超前眼界,将这部作品的内容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