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1/4页)

如今落籍南华的德国人将近十万人,成为了南华除了华人和土著人之外,最大的外来种族,还超过了荷兰裔的外籍人士。

德国的经济复兴在48年还是比较艰难的,几个大型工业区域,目前都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特别是法国人,恨不得把德国搬空。

欧洲复兴计划已经实施了,但是整个工业发展,目前还没有恢复正常。

在关于西德的经济发展上,和周南讨论最多的就是艾哈德教授。

路德维希艾哈德是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47年慕尼黑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

他在战后的德国主导推出货币和经济改革,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秩序;48年又开始实施货币改革,用新的德国马克取代了旧的马克。

就在周南来德国之前,他才从一个自由派人士变成了基民盟的党员,并且被阿登纳委以重任。

周南对他也很有兴趣,因为他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人之一,并且从明年开始历任经济部部长、副总理、总理。

如果说阿登纳是一个家长式的政治家,擅于整合所有力量,团结一致。

那么艾哈德就是一个学者型的政治家,擅于解决经济问题。

看着他们两个现在情同战友,周南总有一直沧海桑田的感叹。

这两个亲密的战友在以后却因为德国的发展方向,矛盾重重。

阿登纳一直对美国心怀戒心,希望笼络欧洲各国的力量牵制美国,不让欧洲成为美国的附庸。

所以哪怕法国一直咄咄逼人,阿登纳也都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为的就是不要在欧洲各国之间再留下更深的仇恨。

艾哈德在政治上的能力比不上阿登纳,他的优势是他专业的经济能力。49年一年的时间,德国在他的带领下,就稳定了国内的经济形势,货币改革圆满成功。

明年西德经济水平基本上恢复了战前水平。市场上的商品供应丰富以后,物价开始下降。从此以后,联邦德国摆脱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走在了顺风顺水的正确道路上。

这都是艾哈德的功劳。

但是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却比不上阿登纳,当上总理后,他在经济上完全偏向美国,因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最后黯然下台。

德国能够在二战以后迅速走出困境,主要依靠的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双剑合璧。

所以,周南一开始就有意引导艾哈德在经济与政治方面的认知割裂。

阿登纳是一个头脑清晰的政治家,所以他知道取舍,在走向正确道路的时候坚定不移。

而艾哈德在经济能力更强,更专业的时候,对于整个国际局势的认识方面,就比不上阿登纳了。

周南不希望看到一个完全偏向美国的德国,他更希望欧洲各国能够早日联合起来,成为与美国在经济上并驾齐驱的一极。

只有这样,美国才不会肆无忌惮的充当世界规则的制定者,也给以后的华人留下更充裕的国际空间。

反正这步棋,周南提前几十年就开始走,只要能够给美国的发展制造一些障碍,那就是成功的。

这个国家,是在太逆天了啊!

就德国的情况做了充分的意见交流,周南也毫无保留,将德国目前遇到的困难和未来的局势变化做了详细的分析。在天色渐晚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留下吃晚饭,离开了沃尔夫斯堡。

周南这个时候也才见到了空闲下来的雅尼克。

长期的上位,让雅尼克也有了更多大人物的特质,大众汽车不仅是现在德国发展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因为周南的关系,他在德国政坛也是备受推崇。

48年南华实行的技术人才引进政策,雅尼克几乎就是南华的欧洲代理人。

他给南华送去了十万人,从南华带回来了大批的粮食和衣服。

在他的引导下,德国小型企业纷纷走出了国门。他们得到了瑞士的银行的支持,在南华建设工厂,总签约资金达到了四亿美元。

看到他意气风发的模样,周南却突然想到了另一世记忆里,自己在比利时的树林里发现他尸体的场景。

周南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摇了摇头,将那一幕遗忘。

世界已经变化了,再也不可能出现那样的事情。

雅尼克亲密地招呼着周南。“约纳斯,快过来,跟我好好说说,你跟那位五星上将见面都谈了些什么。”

卡洛琳却不依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