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秦大官人不说话,也不动。

郎如铁目中露出了一种奇异,充满自信的光芒,又道:

“我没有把握可以击败你,但却有信心让你陪我—齐死。”

秦大官人忽然叹了口气。

“你还年轻,难道不觉得未免太可惜一点。”

“世间上值得可惜的人有很多,但今天你若不死,江湖上最少有九成以上的人没法值得可惜!”

秦大官人凝注着他;脸上在也没有半点的表情留存着。

他没有喜怒哀乐,也没有把一切放在心上!

他甚至仿佛已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秦大官人并非得道高僧,但此刻的他,竟似已进入忘

我境界。

他不动。

郎如铁也不动。

他若比秦大官人先动,他就会死,立刻就死。

……他若比秦大官人先动,他就一定会死。

这种道理似乎全无道理,而且迹近乎滑稽。

但在真正的武林高手看来,这道理就如母鸡生出来的一定是鸡蛋,同样正确。

母鸡生下来的永不会是一支鹅蛋,鸡蛋孵出来之后也绝不会从蛋壳里走出一只鸭。

秦大官人没有看着郎如铁。

他看的是远方的云,远方的冰峰,远方已枯谢了的林木。

他仿佛已完全忘记了郎如铁的存在。

在别人的眼中看来,这无疑是进攻秦大官人的大好机会。

但郎如铁却似已变成了一块木头,仿佛就算在他的身上钉上几口钉子,他也不会作出任何的反应。

这就是对峙。

高手相争之前的对峙。

对峙不动,是静的表现。

只有真正的高手,才会了解武功之道,“静”比“动”

更高深,更难于控制。

定力稍差的人,根本就无法在与强敌相对咫尺之际保持镇静。

不静则乱,乱则难免会露出破绽,甚至不待敌人出手而自行崩溃。

旭日东升。

秦大官人的脚步,忽然向前跨出了一步。

脚步声沉重有如千斤巨闸落地。

但郎如铁充耳不闻,他仍不动。

六尺二寸的英雄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方位,枪尖连半点颤动的迹象也没有。

他无破绽,枪亦然。

秦大官人又在等待。

在他等待的同时,他已给予郎如铁一种极沉重压力。

没有人能知道他的第一招会在什么时候出手。

秦大官人的第一招,肯定是足以致命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已绝无留手的余地。

晨曦时变幻无定,绚丽烂霞的彩云早已消失!

天空一片清朗,地上却还是一片白雪茫茫。

飒!

秦大官人的手终于急扬,手中马鞭如毒蛇般缠住了郎如铁的枪。

郎如铁自出道江湖以来,一直都没有过这种经历。

他的英雄枪是名的难缠,但这一次却在一弹指间就已给一条马鞭紧紧缠住。

秦大官人的出手果然快得令人无法想像。

郎如铁的反应也绝不慢,他欺身上前,突起右脚,踢向秦大官人丹田。

他这一着并不志在伤人,而是志在夺回英雄枪。

秦大官人的马鞭来得快,郎如铁这一脚也是快得令人感到意外。

就连秦大官人也感到意外。

“崩”的一声,秦大官人手中的马鞭竟然在两人力扯之下,断成两截。

郎如铁右脚去势依然,秦大官人急退七尺!

霍!

霍!

霍!

郎如铁急刺三枪,分别攻向秦大官人上中下三路。

秦大官人连退三步,面色似乎相当凝重。

郎如铁枪如急雨,千百道枪影再刺秦大官人。

秦大官人冷笑!

铿!无名刀终于出鞘。

枪刀交击,虽然是在大白天,也可以看见进出一蓬灿烂的星火。

秦大官人一刀在手,反击立刻展开。

他的刀势极其凌厉,左挑右砍,处处进击郎如铁的要害这一战,他们已绝无选择的余地。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为了老尉迟,为了飞龙帮,为了整个武林上许多无辜死在强秦帮刀下剑下的冤魂,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