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 (第1/4页)

众官员上前行礼,王源一一回礼道谢。高仙芝面色冷漠,只是淡淡的抱拳,他并不善于同这些官员打交道,按照他的性格来说,应该是不屑于和他们打交道。王源便不同了,和这些官员立刻打成一片,身边围了一大圈的人。

闹腾了一番后,众人簇拥着杨国忠王源高仙芝三人进了城门。长安城一切如故,街道还是那么的宽阔平直,坊墙高耸,色彩肃穆,王源觉得只要一踏入长安城,立刻便不得不收起笑容来,变得严谨肃穆起来。

杨国忠命人给高仙芝安排了兵部的馆驿住下,王源则无需安排住处,他有靖安坊的老宅可住。但在落脚之前,却还要先去宫中觐见玄宗。据说玄宗掐着手指头算日子,算着两人前几日便该到了,已经急的不行了。

杨国忠领着两人径自往兴庆宫只禀报见驾,玄宗早已得知王源等人今日抵京的消息,本在陪着贵妃赏花的他接到禀报后连便服都没有脱下,忙命人安排在勤政务本楼接见两人。

当王源和高仙芝沿着长长的回廊甬道来到勤政楼前时,玄宗已经负手站在楼前的台阶尚等候着两人了。见两人联袂走来,玄宗哈哈大笑着迎上来,口中笑道:“果然是大唐双壁,到处在流传着你二人的这个名号,朕这时看来,果然是名副其实。玉树临风人如壁玉,好,好,是我大唐上国中的翘楚人物。”

王源和高仙芝忙上前叩拜行礼,玄宗笑哈哈命二人平身,拉着两人进了楼中,在堂皇锃亮的厅中落座。

“两位爱卿,朕一直算着你们进京的日子,等着你们二人来见朕。你们耽搁了几天,朕还以为中间出了什么事情呢,还让国忠派人去查问到底怎么了。哈哈,看来是朕多心了。”玄宗笑眯眯的道。

“这一点我可以作证,陛下想见你们两个,说了好多日子了。呵呵,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陛下这样。”杨国忠在旁笑道。

王源道:“多谢陛下挂念,臣等路上耽搁了时日,让陛下久等了。”

玄宗摆手道:“平安抵达便好,这一次你二人为我大唐立下大功,让吐蕃人尝到了冒犯我大唐的滋味,朕很欣慰。若非朕无法调动更多的兵马援助,这一次恐都要灭了吐蕃了。可惜了,朕现在还觉得甚是可惜。”

王源无言以对,从玄宗的态度可以看出,他还是觉得这次的讨伐其实没有达到他内心中所期望的结果。对此王源也没什么好说的。玄宗完全忽视此战到最后已经是两难之局,还想着能有更好的结果,只能说是他好大喜功的心理在作祟了。

“罢了,无论如何,这次能惩罚吐蕃,订立对我大唐极其有利的和议,朕还是满意的。吐蕃如此主动低头认输,还肯割地赔款,那完全是你二人之功。打的他们痛处了,他们才肯低头。不过吐蕃人都是狼子野心忘恩负义之辈,迟早他们还会启衅,你二人还是要做好准备,也许哪一天还要让你们出征彻底的灭了吐蕃。将我大唐的疆域拓展到西域之地,那才是天大的功劳。”玄宗道。

王源和高仙芝也只能点头诺诺了。

“陛下,此战能力压吐蕃,不仅是我二人的功劳。所有参战的将士皆有大功。臣认为,陛下此次不召哥舒翰和李光弼进京之举,有失偏颇。他二人虽败在纳木错湖,但也是竭尽所能了。石堡城便是他们拿下的,只是后面冒进了一些,但这和朝廷的圣旨有极大的关系,不能完全怪在他们头上。”王源沉声道。

杨国忠急的直眨眼,示意王源不要在这时说这些话。王源却装作没看见。高仙芝倒是有些诧异,看着王源的目光有些钦佩之意。王源路上便说,此次要给哥舒翰和李光弼正名,这两人不该受到冷落。高仙芝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还真的在见面之初便说出来了。

玄宗略有些尴尬,其实这番话在王源高仙芝等四人的联袂奏折上早已提及。当时玄宗便有些恼火。此刻王源再提,玄宗明显有些挂不住面子,心中有些责怪王源不识时务。

“王源啊,你对他们的维护之心,朕是明白的。但朝廷当时下旨是要乘胜追击,具体战事还需领军将领自行酌情决定,朝廷可没让他们将三万多骑兵送到吐蕃人的包围圈中。若北路军三万大军不灭,情势便又是另一番情势。吐蕃国或许都将被灭了。这个责任足以抵消他们拿下石堡城的功劳了。况且朕已经很爱惜他们了,朕只是将他们的节度使职务给免了,官复原职而已。你也不想想,王忠嗣石堡城战败之后,朕给了他什么样的惩罚么?此事再也休提,他二人须得证明给朕看,朕才会重新重用他们。”玄宗皱眉道。

话到此处,王源也不好说什么了。其实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