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部分 (第1/4页)

所有人都呆呆的张着嘴巴,耳中听着王源的话,脑海里脑补着即将发生的情形,一个个呆若木鸡。

半晌后,颜真卿叹道:“好一个水攻之计,真不知相国是怎么想出来的。若能成功,必将大胜。但是下官有个疑问,建造堤坝可不是说说而已,追兵在即,咱们能建好么?”

王源道:“这便是问题所在了。地势我瞧了,便于搭建堤坝。**山上树木不少,可伐木为栏,拦阻河水。横木为坝,辅以泥包石块,应该可以建造一座简易的堤坝。咱们搭建的不是滴水不漏的堤坝,只是要蓄水半日便可,倒也不用太坚固。而且不要忘了,咱们有三万多百姓和不少俘虏可用呢,人手是没问题的。若能组织得当,我想这座堤坝并不难建成。”

颜真卿微微点头道:“如果相国确定要用此计的话,这个差事下官讨了去。下官曾调集百姓们加固平原城城墙,挖掘护城河。于组织百姓修建物事上倒还有些心得。”

王源重重点头道:“那是最好,我本也是想请你来做这件事的。不知道诸位对此计可有什么疑虑之处?或者你们还有更好的御敌之策?若有想法尽管说出。”

王源连问数遍,众人皆无异议,他们也确实没什么好的办法。虽然对王元帅这种异想天开之策有些疑虑,但既然王元帅和颜太守都觉得可用,他们也没有什么异议。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颜真卿希望能够早点动手建造,以免时间上来不及,所以请求凌晨带着百姓们出发,王源当然同意。颜真卿兴冲冲的带着手下人离去准备,众将也很快散去。

王源坐在原地看着地上的简易地形图皱眉不语,公孙兰笑道:“二郎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么?”

王源道:“我只是想多考虑考虑此事,以免考虑不周。要知道这可是我们唯一的机会能够阻止追兵。若此计失败,我们既耽搁了时间,也丧失了机会,便只能和他们硬拼了。而硬拼是必败的。”

公孙兰微笑道:“我看此计可行。若我没猜错的话,此计你是借鉴几年前出征南诏,在花田坝上游看到南诏人建造堤坝,用来阻断大唐兵马前往南诏国的出征路线的手段吧。”

王源愣了愣,一拍额头道:“是哦,你不说我倒是忘了。我说怎么老是觉得这办法忽然便冒出了脑海之中,原来是那次的经历之事。是了,那次咱们为了阻止南诏士兵挖掘堤坝泄水,晚上还和他们打了一场。你还受了箭伤呢。”

公孙兰笑道:“你算是想起来了。这办法当年南诏兵马使用是有效的,此刻也必然有效,你大可不必担心。”

王源哈哈笑道:“那倒是,若无用,他们怎会去做。咦,阿萝呢?咱们谈及南诏国之事,这妮子便跑了,生气了么?”

公孙兰笑道:“我去瞧瞧。”

公孙兰起身离去,王源也站起身来,一脚将地上摆好的石块地形踢乱,苦笑心道:“他妈的,我还以为这计策是我脑子里蹦出来的原创,还甚是得意了一会,没想到却还是抄袭。南诏国大舅子早就用过了。此计若是能建功,下次看到阁罗凤大舅子倒是要好好的夸赞他一番。不成!不能跟他说,否则这家伙必开口讨要奖赏,占我的便宜。”

想起阁罗凤来,王源不禁面带微笑。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不知他南诏国情形如何。这家伙一定是在闷声发展,也许自己应该写封信给他,让他带兵出来帮帮自己。

……

半夜时分,急不可耐的颜真卿便带着两千士兵和四千多青壮百姓出发了。晌午时分,王源和众百姓行了二十多里路抵达**山时,眼前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数千百姓和士兵在两座山头上下忙忙碌碌砍木搓绳,挖土搬石,忙的不亦乐乎。

王源等人一到,也立刻开始投身于建造大坝的伟业之中。除了要作为作战主力的两千骑兵亲卫没有参与之外,几乎所有能动的人都加入建造大坝的工作之中。三万多人像是蚂蚁一般的在两座山包上下上上下下,很快,山包变得光秃秃的,树木全部被砍光,一堆堆的小山一般堆在一起。青壮男子们便抬木运土做重活,老弱妇孺们便搓绳编筐干些轻巧且必须的工作,就连垂绦小童也都帮着搓绳编网忙的不亦乐乎。虽然人多如麻,但却是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这都是得益于颜真卿的调度之功,颜真卿在这方面确实经验丰富,百姓们也买他的帐。

终于,午后时分,在材料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正式的围堰建堤的工作开始。一根根原木被钉在狭窄的山谷入口处的河道里。十几丈宽的河道密密麻麻打进去几百根原木树桩。然后以这些树桩为固定点,以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