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部分 (第1/4页)

至于另一个在这次政变中立下最大功劳的王画,几乎所人闭口不提。

倒不是李隆基遗忘了王画,这时候李隆基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厚黑程度不是很厉害。

因此,找到了王画,对他说道:“我父王原来承诺过的灵夏王,现在还有效。”

以王画这次立下的大功,就是灵夏王也不足以不过。

但是王画讥诮地看着李隆基,灵夏王?就是自己西北不要了,手里还有六七百万百姓,这是现在,也许四五年后,人口数量就超过了吐蕃与突厥,成为这世界第四极(唐朝,大食、东罗马帝国),至少与法兰克王国相齐并论。

他根本就没有将唐朝的官职当作一回事,却谈起了另一件事,他说道:“世子,你来了正好,我与你谈一件事。”

现在别人都称李隆基为殿下,唯独王画依然称呼李隆基为世子,李隆基同样也感到十分无奈,他坐了下来说道:“请说。”

“朝廷欠下西北的债务,粮食布匹就算了,但我有一个要求,还剩下五百万缗钱,希望朝廷今年一下子付给我。”

“王总管,这是先皇与你签订的,怎么现在提起来?”那是韦党要求向王画出兵才导致的结果。现在韦党覆灭,这个账本来就不该翻起来。李隆基发作不得,只好又说道:“况且现在西北经济情况,我不是没有看过,现在经济情况良好,你也打算明年将它交给朝廷。何必苦其他地方百姓,富西北一方?”

心中不乐意,说话很客气,用的称呼依然是我。

不管怎么说,李隆基还是十分感谢王画,如果不是王画,这一次政变根本就不要指望成功。

王画答道:“不是为西北,是为九州之鼎,我手中的钱用光了,还欠下大量债务。”

李隆基脸一黑,心说你还好意思提起此事。现在王画买人的事已经被公开,每转移一个百姓二十缗钱到三十缗钱,才导致这次疯狂人口转移的。有的人为了贪图钱财,强行逼迫百姓,或者诱骗百姓整家整户地转移上了船,送到大海上。

究竟转移了多少百姓,朝廷不清楚,但知道肯定超过了一百万人口。王画手中有钱,可不得不承认,为了西北,他做下了大量补贴,再加上这次花费,估计他手中的流动资金确实是空了。

王画不理他的表情,继续说道:“本来我也不打算指望朝廷这笔钱的,不过确实挪不出资金。就是朝廷这五百万缗钱,估计也只是成本的一半。记住了,九州之鼎不是为我铸造的。”

最后一句话才真正击中了李隆基的要害。他迟疑地说道:“你是说这个九州之鼎需要花费千万缗钱以上。”

“很有可能,原来我也估计不足,直到铸景泰蓝与将注意力转到玉器之后,才知道它的成本远出我的意料之外。但是世子,我只想说一句话,如果朝廷将现在的冗官裁去一半,或者下诏将各个尊贵的公主世子王爷府邸裁减一半不去建造,这笔钱就出来了。如果世子不答应,朝廷这个和约,不得不履行,两年之内,所欠下的粮食与布匹、铜钱,一起必须运到西北。”

不给也得给,李隆基苦笑了一下,说道:“我还能回拒吗?”

没有办法,权当赏赐给王画的功劳。

然而千万缗之器的消息就传了出去。这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好奇。

王画再提出了第二条要求。

因为有八十一幅图案,这都是各大州的著名风光。比如第一个中央大洲,九幅图案第一幅就是长安城为景点,终南山为背景。第二幅图案就是长城,现在没有人重视,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中国的一个地标。第三幅图画则是壶**布,一是有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第二瀑布的奔腾有很大的象征意味。第四幅图选择的是巫峡,景色秀美,而且长江同样是中国的母亲河。第五幅图,王画没有选择泰山,搞个基封禅,他选择了黄山。山是黄山,水是九寨沟,山水是桂林,这才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因此第六七幅场景也定了下来。第八幅则是布达拉宫,不好意思,王画不顾吐蕃的意见,将吐蕃尽入囊中。第九幅则是娑葛水与小海的交际处。至于高丽与交趾的部分太小了,没有放在王画眼里。只要将贝加尔湖收入囊中,北方其他地方也会安然无事。但后一幅地方王画没有去过,他是凭借记忆,根据后世电脑上的图片画出来的。

其他图案亦是如此,有的凭记忆,有的凭手下的描述,先后画出来。

第二个州则是西伯利亚洲,王画都不明白了,这个地区怎么跑到俄罗斯人手里了?后来正是这个远东地区的资源,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