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部分 (第1/4页)

当然,更大的是烧制景泰蓝本身。

然而与这鼎身相比,鼎基的工程量更大。

鼎基以汉白玉为主,也就是白色的大理石,不一定非得到大理开采,这种石料全国都有,陕西居于全国之首,如果到大理开采,单是运输成本,就让人吃不消,甚至根本运不来。不是需要多少汉白玉,而是二十几块整体的汉白玉,总共是十六块,分别制作,然后联在一起,中间镶上金边,正好当作疆域的分界线。其他几块是留作备用的。

但这些汉白玉十分巨大,因为鼎身如此,所以鼎基占地九百多个平方米。实际上通过王画要求每幅画的尺寸大小,许多人已经判断出来鼎基的周边大小。可没有一个感到奇怪,毕竟这是九州之鼎。

就是王画制造出高大十米的九州之鼎,也没有人说它过份了。只不过王画没有这财力与技术。

因此每一块汉白玉面积达到七十多个平方,再加上它的厚度达到五十公分,毛坯更重,王画不得不让工人开采时,将它磨平,减轻重量。但每一块重量还是达到了一百一十多吨,甚至有的面积稍大一点的重量达到了近一百四十多吨。

在这个时代,运输就成了第一个难题。

于是王画想出了一个笨的主意,制造了一个特大的马车,也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大平板车,下面安了两百个车轮,每一个车轮都十分宽大,让每一个车轮减压,然后前面几十匹马拉着,但不能马太多了,否则不统一,非得出事。所以只能用几十匹马。两边趴着百姓,一步步地推动它前进。从寻找大面积的汉白玉到打磨再推到灵州,直到去年冬天才完成。这中间还有绝大半路程是从水路走的,是将木排连在一起,不然因为河床浅,用船非得搁浅。否则今年春天也到不了灵州。

但鼎基并不只是汉白玉,下面还有一样东西,红木底基。这是真正狭义上的老红木,也就是酸枝木,因为无论是黄梨木或者是紫檀木,寻找直径粗大的很难。不一定要整体,也是镶拼在一起的,可是镶拼的数量越少,越不影响美观,还有厚度不能再镶拼了。这个红木底基的厚度同样达到了四十公分。王画还是取了九之意。

虽然老红木来自南方,但因为它的重量没有汉白玉那么恐怖,所以去年秋天就到了灵州。这一部分实际上可以先行制作。但王画没有让工匠动手,因为他需要反复推敲,以及仔细酝酿,让所有器物尽善尽美。还有许多漏洞需要补充。

在铸就鼎基时,景泰蓝也同时开工。

这时候王画写了一封信到了长安,让李旦在长安城建造一座建筑物。

不能鼎制作好了,就放在长安皇宫中,成了李旦父子的玩物。不但是鼎的开拓精神,而且鼎基鼎壁上许多知识对百姓也有帮助。

当然,与李旦讲这个道理,讲不通,因此王画换了一个说法,这个鼎做好了,不能成为玩物,那么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不能放在皇宫中,必须放在皇宫外,供万民敬仰,万朝前来膜拜。

这个说法也能说得过去。

对这个鼎李旦十分好奇,但与这个鼎相比,还没有王画立即将西北所有州县交出来,军队交出来来得实际一点。

因此,他立即同意下来。

实际上,王画已经释放了许多善意。

已经肯定下来留在朝廷的诸将,王画让他们进了京城,除了萧嵩等高级将领外,还有一些中级将领。

李旦立即给予了安排,哥舒翰被太平公主的手下誉为第一,不过岁数还小了一点。所以担任了河源郡刺史,协助张玄表守卫大非川。听到这个消息后,吐蕃活活气死了。

接着吐蕃人又迎来了一个恶梦,郭虔瓘担任了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再加上一个二百五张玄表,愣头青王画还在边上伺机异动,吐蕃人连忙又派了使者进入长安。说到底,吐蕃人的底子弱了,连番胜仗,会对国力有帮助,但接连的败仗,吐蕃人消耗不起。

然后将丰州并成了一个下都督,可在之前询问过经王画允许后才并成的,丰州、新成立的阴山州还有胜州全部属于丰州都督府管辖,让张守珪担任这个下都督府的都督。萧嵩担任了兵部侍郎,一下子挤入朝中大员行列。王晙成了桂州大都督。封常清为安西四镇行军司马。论弓仁为朔方郡副总管。李楷洛也乌可行也被调到幽州担任重要的武将。其他各个中层将领也先后有了很好的安排。

其中升迁最快的是封常清,从一个看城门的小卒一下子跃成了边疆大吏,而且他岁数最年青,前景一片光明。不过他很重情义,在赴安西四镇任职时,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