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慕容襄与轩辕霁云隐身松柏之后,向琴声发出处望去,只见一株大松树下,一名白衣文士面向而坐,膝上放着一张古琴,正自弹奏。他身周树木上停满了鸟雀,黄莺、百灵、杜鹃、画眉、喜鹃、八哥,还有许多不知其名的,和琴声或一唱一和,或互有问答,或齐声歌颂。

听了一会,琴声渐响,但愈到响处,愈是和醇,群鸟却不再发声,只听得空中振翼舞动之声大作,东南西北各处又飞来无数雀鸟,或止歇树巅,或上下翱翔,毛羽缤纷,蔚为奇观。那琴声平和中正,隐然有王者之意。

慕容襄与轩辕霁云开始还偶尔互望一眼,满是惊奇,再听着,看着,如同置身梦里仙境,双双身形呆滞,竟是痴了。

那人弹到后来,琴声渐低,树上停歇的鸟雀一齐盘旋飞舞。突然铮的一声,琴声止歇,群鸟飞翔了一会,慢慢散去,到最后,尽数飞去,一只不剩。

慕容襄略为回神,心如雷鸣,不禁自问,方才的奇观竟是真的吗?那传说中百鸟朝凤的情景,真真切切呈现在眼前。一个人的琴技竟可以达到如此高深的境界,说是仙人,也不足为过。

那人随手在琴弦上按下几声短音,琴声再响起,曲调轻快,仿佛带着淡淡的喜悦,宛如小溪流水,青梅竹马,花前月下,郎情妾意,种种情景,在人心里静静流淌开去。

慕容襄轻轻闭了眼,感受着那琴声悠扬,体会着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好像自己便是一名不谙世事的少女,与情人相逢、相知、相恋的过程,随琴声而跌宕起伏,时而羞涩,时而欣喜,时而揣测难安,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温柔缠绵。

她面露喜色,沉浸琴音正深,那曲风忽而一转,变为雄浑肃杀之音,却是沙场点兵,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如虎。最是浓情蜜意之时,风云变化,战争突起,有情人被迫分离,将军百战死,壮士未能归。

到最后,琴音渐渐悲怆,不想生离,竟是死别,睹物思人,欲语泪流,如花美眷,白发红颜,冲冠一怒,天地失色。所有过往,尽在心底凝结成伤,人生不过百年,哀莫大于心死。三生石上,依旧有着我们不变的誓言;千年轮回,你是否还一直记得我最初的模样?

琴声幽幽,余音袅袅,待得最末一声停滞,只留下无尽的怅然,与一如既往的孤独,斯人已逝,天地之间,唯有渺小的自己仍然存在着,在数不尽的白天与黑夜继续流浪。

轩辕霁云听得也是心中难受,但自小所受教诲便是喜怒不形于色,尚能强自镇静,突然感觉身边微微的声响,转头看去,慕容襄满脸泪痕,眼神冰凉,小小的身影,竟是说不出的悲伤与寂寥。

“你们出来吧。”那人叹了口气,说道,声音不大,却是十足的庄严,让人不能拒绝。

轩辕霁云牵着慕容襄转出隐身的松柏,走上前去,离那人约有二十步之遥站定,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又担心慕容襄的情绪,只直直地站着,不能言语。

那弹琴的文士约莫五旬上下,容貌清峻,气质高雅,一身白衣,衣袖长衫随山风而翩然翻飞,隐有仙风道骨,俨然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高人。

他看着面前的少年与孩童,一个淡淡忧愁,一个深深悲凉,不禁说道:“你们这两个娃儿,倒是很有意思。说说吧,听出些什么来了?”

轩辕霁云好歹是皇子,稍微镇定心神,当即答道:“先生琴技高超,叹为观止。方才奏琴,用心用情,先喜后悲,令听琴之人,感同身受!”

那人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应该也学过一些时日。”他转向慕容襄,问道:“你呢?”

慕容襄心在琴声之中,不能自拔,对他的问话,竟是恍若未闻,不予理睬,只是默默流着眼泪。

轩辕霁云没想到慕容襄年纪虽小,对琴音的感受却如此之深,见她神情楚楚,心中怜惜,拉了拉她的衣袖,柔声说道:“子非,别哭了,先生在问你话呢。”

那人摆了摆手,说道:“无妨,这个小娃儿的表现已经回答了。你们两个小小年纪,就能感触良深,实在不容易,尤其这个小娃儿,天生是个多情种子,只怕今后情路坎坷得很。”

他收了古琴,放于身旁一个布袋行囊之中,站起身来,弹了弹身上的落叶,面朝两人,含笑说道:“那人掐指算到我最近几日会遇到中意的徒儿,我原本还不信,不想竟是真的。”

轩辕霁云本就是爱琴之人,闻言大喜,上前一步,正要言语,那人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目光炯炯,沉声道:“秦某一生高傲,此前从未收徒,并早有誓言,如无良材,也不勉强,此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