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叶珊为了辍学生回校在夜里家访受伤住院的消息不径而走,于是很多干部群众、老师都纷纷到医院来探望她,县报还派了记者下来采访,叶珊的事迹很快登在了《宝盆日报》上。——叶珊和她的兴隆小学对“两基”工作的献身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人们络绎不绝的来看叶珊,让叶珊都不好意思起来了。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而已。

这些天来,石碾简直就是寸步不离的在病房里陪她,这让她很过意不去。叶珊跟石碾说,让他去干工作好了,自己的伤没问题,要是医生让走,早就走人了。呆在这里真是闷得慌,何况还惊动着许多人。但石碾不听,这些天他真是欣勤得很、主动得很,他不但天天在卫生院里陪着她而且还到镇上买好吃的,还专门开车到县城里买补品啦、鸡啦、鱼啦的为叶珊熬粥熬汤。看到这些,叶珊娘很是感动,觉得这小伙子真是好极了。人们来看叶珊看到旁边陪着一个帅哥也全都把石碾当作她的准男朋友来了。叶珊挺不自在,石碾却高兴不已。

对于叶珊来说,即使石碾天天在这里相陪,即使每天有好些人来看望自己,她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她最希望来看她的人却没有来。这些天她想贺新,特别特别地想。可贺新为什么总没来呢?那么多的人都知道她住院了难道却惟独他不知道?

她想不明白。

第十四章 班上出问题了

桂南的天气让人捉摸不透,你看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天空一直都是干亮干亮的,日子温暖如春,还隔三叉五的出来太阳,就是开学后一阵子也是这样。这样的天气让人欢喜。不信就看看姑娘们吧。她们从广东回来,她们有钱,于是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即使冬天的时日她们仍然能够穿着夏秋时节的短裙子,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妩媚加火辣的青春激情,也就是那种如指天椒般的让人喜爱而又不能亵玩的独特的风韵。她们穿梭在西兴镇的十字路口上使这里成为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尽情地展现自己丰满的胸脯和曲线分明的身材。她们走亲访友赶圩上县城处处体现着青春的、热情奔放的气质。总之,她们走在哪里“回眸率”都极高。人们从她们身上看不出那种“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压抑。她们的风度是真正的风度。

好的天气让人心情舒畅。只是科学家们却偏偏杜撰出诸如“暖冬”、“气候变暖”这些名堂来吓唬人,让人听起来心里总不舒服。

在西兴镇,细心的人们只要稍为留意一下就会知道 “暖冬”这论调听起来似乎有点可笑。因为西兴镇的冬天并非变暖了而是推后了。你看吧,温暖的天气好象就是偏爱那些爱美的“广东妹”,却又特别爱捉弄孩子们。

这不?春学期开学没多久,寒冷的天气就来了。

冷嗖嗖的寒风在桂南大地上狂舞。广东妹在尽显她们亮丽的丰姿后早回广东投入工作去了,而孩子们呢却需要用寒冷的天气来磨练自己的意志。老天爷有心计着呢!

“叮呤呤。。。。。。叮呤呤。。。。。。”

早上6:10点钟,一道长长的铃声划破西兴镇的夜空,接着高音喇叭播放着雄赳赳气昂昂的运动员进行曲。西兴镇一千多师生员工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了。

贺新从校园西区五楼自己的单套间宿舍走到学校南部校门花园区东侧池塘边的男生宿舍。(04)3班20多位男生就住那里。这里原来是一幢四层十二间的教学楼,现在改成了学生宿舍,一楼住男生,二楼至四楼住女生。

西兴中学在1996年秋学期(也就是贺新从龙头峰中学调来西兴中学的那一个学期)以前的校舍很简陋。楼房仅是这幢四层楼和东部教学区北面的两层四间楼房教室,其他的教室和宿舍就都是坭瓦房了。就说池塘边这幢四层楼北面的广场吧,那时只有最北面那个篮球场,篮球场的南侧是由东向西成“7”字的一片教师和学生宿舍区,房子是坭瓦房结构,又低又矮,专家鉴定属d级危房。外面的人走进学校,从校门向东绕来只几十米就看到这片房子:陈旧、老土又局促,全然不是一所学校的样子。那时,贺新刚来,就住在这里,贺新这高个子进出屋子都得低着头走,真是压抑。一天,县委一位副书记到学校来检查工作,看到贺新站在房门边看书。副书记很逗,问旁边的校长和镇长:“这年轻人娶到老婆没有?”回答:“没有。”又问:“长得挺帅的,怎不娶老婆?一定是妹子来到这里见做事不方便给气跑了!”那时的卢校长知道贺新刚刚和叶珊分手,想笑,但就是笑不起来。

到了1996年,西兴镇开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