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此时,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正在跟吴三桂和大清豫亲王多铎率领的十几万清兵对峙,双方一个兵多,一个兵精,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突然,在这天夜里,一支五千人的满清八旗在大清巴图鲁鳌拜的带领下绕过了李自成的防线,一路奔袭来到李自成后方数十里的黄河边上。

李自成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赶紧派一支斥候去打探这支满清八旗的动向,以防有什么变故。

“鳌大人,左良玉的大军到了。”黄河边上,一名清兵指着黄河对岸道。

“嗯,立刻派人渡河通知左良玉的人过来取银子。”鳌拜笑着说道,做为多尔衮的心腹,鳌拜早就知道了多尔衮的一石二鸟之计,自然半点不心疼这么多银子。

黄河对岸,左梦庚为防有诈,只派了一万大军渡河去取银子,令左梦庚所有人都纳闷的是,一万大军渡河过去之后,满人竟然二话不说,便把三百万两银子抬了出来,让他们带过河去,什么意外都没有,左梦庚带着疑惑,得到银子之后,便立刻带领大军折返,这似乎是非常平常的一幕。

然而,就是这平常的一幕,却令李自成大为恐慌,从而打乱了李自成对数十万大军的部署,露出了致命的破绽,数天后便被清兵趁机一举大败,数十万大军被击溃,整个山西沦入满清之手,也为李自成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又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距离武昌大约还有一百余里的地方,张魁山押送给左良玉大军的‘饷银’到此休息。

这时,几个锦衣卫抬着抬着一个大箱子快速朝张魁山走了过来,带头的是张魁山手下的千总陶保平,也是最初跟随张魁山成为锦衣卫的二十个应龙军之一。

“大人,属下已经按照您的吩咐都已经弄好了。”陶保平说道。

“嗯,快将箱子重新贴上封条,放回到银车上去。”张魁山点了点头说道。

这个箱子跟后面装‘银子’的箱子一模一样,贴上封条,放在一起,没有人看得出里面有什么变化,其实正是张魁山给左良玉加的‘料’。

“嘿嘿,左良玉老儿,不把你丫的整得吐血,老子就跟你姓!”张魁山嘿嘿一笑,对于自己加的料非常有信心,不信不把左良玉气得吐血。

张魁山动好手脚之后,又休息了半个时辰,终于再次开始启程慢吞吞的往武昌赶去,大约还有三天的时间才能赶到武昌。

武昌城,左良玉听闻朝廷押送的银子竟然还有三天才到,眉头当即皱了起来。

“怎么这么慢,不是说二十天就能到了吗,为何都快一个月了才临近武昌。”左良玉看向柳宪棕说道。

柳宪棕尴尬一笑,说道:“大帅,二十天是我们估算的时间,或许他们在路上遭遇了什么麻烦也不一定,二十多天都等了,不差这三天。”

三天后,张魁山等人才终于慢吞吞的将八百多万两‘饷银’押送到了武昌城下。

(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吐血三升(下)

“报………”

“大帅,押送饷银的张大人已到城外,让大帅亲自去接收这笔饷银。”

“好,太好了!”

“为何不让他们进城?”左良玉皱着眉头问道。

“回大帅,张大人说他急着回京城向皇上复命,就不进城了,要是大帅不亲自出城接收这笔饷银,他便直接放在城外了。”

“什么意思?大帅,这里面不会有诈吧?”柳宪棕有些惊疑的说道。

“晦气!”左良玉骂了一声,说道:“能有什么诈,都到了本大帅的地方了,还敢找死不成!来人,点齐五万大军,随本大帅去接收银子。”

左良玉虽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点齐五万大军跟随,这五万大军都是最初跟随左良玉的人马,不同于后来招募的那些,他们都是有军饷的,是左良玉的心腹人马,由左良玉亲自率领。

左良玉一路上尽是喜色,从满清那里得来的三百万两银子已经到手了,不日便运到武昌,再加上朝廷的着八百多万两银子,左良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百万大军在手的威势了。

左良玉心里激动,浑身血液沸腾,浩浩荡荡的带领大军前去接受‘饷银’去了。

城外数里处,张魁山等人在此等候,在他身后,一百多个大箱子整齐的堆在那里。

“大人,左良玉来了。”陶保平指着前方对着张魁山说道。

“来得好!本大人正好可以将银子亲手交给左良玉。”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