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的名字。不过今日一见,太史慈倒觉得一点都不过分。

同时亦大感头疼,此女出了名的刁蛮,不好对付。

太史慈斟酌着道:“刘小姐言重了,我与正礼兄是多年好友,正礼兄对我更有提携之恩,自是永世不忘,至于小姐的大兄刘岱兄,我两人之间诚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令兄主要针对的不是我,将心比心,自是理解。倒是那个王肱让人不能忍受,我当时也是一时之愤,所谓‘覆水难收’,今日今时早已无法回头。”

“覆水难收”?这么新奇有趣的比喻还是第一次听到!

刘璇为此一呆,不过太史慈说的这些事情她自是知道,刘岱和刘繇之间的争斗更是势如水火,那个讨厌的王肱自己更不喜欢,整天一付目中无人的样子。

但她来找太史慈的麻烦只是心忿太史慈这些年在东莱郡压的刘氏宗族抬不起头来,在族内,太史慈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个禁忌。

当然心中的好奇更是压倒了一切,几年来,人们用的东西越来越多的都是西北六县的出产,一些制品更是天价,刘氏宗族的人们一面对西北六县绝口不谈,一面又每天都在与西北六县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去年,一个与刘氏宗族世代交好的商人在拜访刘方时带来了一套西北六县学堂中的教材,说是西北六县很多的行业的基础在这几本书中都能找到。

天性好奇的刘璇自是大感兴趣,因为她实难想象自己脖子上戴的晶莹如玉的玻璃制品是出自那些在她想来肮脏不堪的工匠之手。

岂料众人看了大批胡说,刘方更命人把这些书籍烧掉。

刘璇更加好奇,偷偷命人把书拿进她的闺房,晚上背着家人翻阅,岂知一看便入迷,爱不释手。

先是这书的做工精良,一律的蝇头小字,刘璇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据说这书在西北六县是大量发行的,西北六县的小孩儿人手一本。这要找多少人抄书才抄的完?而且都是这一个笔体。更何况,西北六县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

她当然不知道西北六县已经大量采用活体印刷技术。

再就是书中内容,更是颠覆了她许多的常识,比如说书中认为人们通常说的的天圆地方是错误的,为了证明,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东莱靠近大海,人们站在岸边眺望远远归来的渔船时,总是先看到船和人的尖端部分,然后行近了才能看到船的整体。屡试不爽,无一例外。

最后总结说,大地并不是平整的,而是带一定的弧度。至于为什么带弧度则需要进一步探索,但决不能因为无法解释就自认为他不存在。

刚开始刘璇自然是激烈反对,这种说法简直匪夷所思,为此,第二天她自己跑到海边看了整整一天,最后却不得不承认书中的内容是千真万确的。

“用事实说话!”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刻在她的脑中。

而在这儿不久后,刘璇就成了刘氏宗族内算帐最快的人,一个个繁琐的加减在她面前都变得十分简单,弄得别人大为惊奇。

刘璇却不敢说这是她自己偷学西北六县数学课本的结果。

不过刘璇却看得出,大概在西北六县,一个普通的学生就可以比得过家里那些算帐多年的老师傅。

难怪西北六县处处比别人出色!

()好看的txt电子书

于是,自那时起,刘璇就渴望见一见太史慈这个百姓赞、世家骂、被赋予种种神秘光环的男人。

此次她费尽唇舌的央求刘方让她“出来散心”实则就是因为她料到太史慈有极大的可能回去临淄。这还要多多感谢那个还未现身的许子将,要不是他的月旦评上有仪容一项,老爷子才不会让她来。

这才有今日的相会。

刘璇正要说话,旁边却走过来一人,出声道:“七小姐,不可乱走,有家中世交要见您。”言罢,颇不友善地盯着太史慈。

太史慈看去,是一个近三十岁的文人,面色红润,冲虚淡雅,中正平和,与人气度颇大的印象,只是此时对自己脸色不大好。

这人太史慈认识,因为在卢乡时看过谍报部门绘制的他的画像,名叫孙邵。

此人是北海高密孙氏家族的人,后来在孔融出任北海太守后当过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称赞为可任朝廷要职的人才,后随刘繇到达江东,继而辅佐孙权。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不过不长时间就因长时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体弱多病的原因而病逝了。按照历史来看,两人本应同殿为臣。

本来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