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夷北县选址 (第1/2页)

看着建成一片一片的房屋,卫温表示很有成就感。他们的队伍不用住在船上或者营帐中。可以搬进房屋中。 卫温的队伍和专门打仗的队伍不同,他带的人很杂乱,什么人都有,再加上从中原派来的各种人员,他们愿意来此地,不少都是带了家属的。只住船或者营帐不是长久之计。 这些来夷洲岛的人可以说是要长久在此岛安家的。 远在洛阳城的袁熙除了关心有孕的关银屏外,还对夷洲岛的事情比较上心。 因为卫温的多次书信求助,让袁熙对夷洲情况有所熟悉。 即使没有亲自过去,也能根据卫温送来的舆图以及书信中详细的描述,想象出岛上的景象。 为了以后书信方便沟通,也为了卫温便于治理夷洲。袁熙也做出了大致规划。 首先先把夷洲岛分成四个县,为夷北县、夷中县、夷南县和夷东县。 其次选取一个县作为夷洲岛郡治。袁熙是把夷洲岛当做一个特殊郡来看,看以后治理效果如何再判断是否要升为一个州。毕竟以现在夷洲岛的领地大小来看相当于中原的一个中等郡大小。 当然袁熙的建议是就以夷北县为郡治,一来此地是卫温先开发的地方,建好中心城池,再以此为基础向南推进。同时以此强大城池对岛上的其他部落做威慑和驯服条件。 建好一个各方面完备的城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多物资人员不必依赖中原。繁荣之前首先要做到自给自足。 城池中可建学堂,工匠营,兵营,商铺等,一步一步完善。 最后袁熙又让卫温兼任夷洲岛太守。全权负责岛上事务。 卫温看到袁熙的回信,感慨不愧是晋王殿下,能从长远来看事情。 先前卫温的想法就是一步一步在岛上开荒,建立城池,学堂,兵营什么的他都没有想到。袁熙给了他一个大方向。 说起建设城池,而且是以后的岛上最好的地方,青山肯定不是首选。 卫温绘制舆图的时候,对地形地势大概了解。 城池最好依山傍水。 而此地刚好在袁熙划分的夷北县内。青山以南过了一个山谷,再向西就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淡水江从此地穿过,这边平地的西面有一座山,不过这山比青山要低一些。 所以基本上是四面环山,北面只有一个淡水入海,西南面有个五里宽的山谷,出了山谷是一一片更大的荒地。 但要是选择岛上最重要的城池,这个四面环山,只有两出口的地方是最佳选择。 接下来,卫温重点开发此地。 此地东西长约三十里,南北长二十里。淡水江加上它的支流把此地分为三大块。有山有水,易守难攻。 卫温一路走来,发现这淡水江很宽,深度估计也不浅,于是让人尝试把楼船沿着江开进来。 实际上试了一下,是可行的! 淡水江即使在新夷北县城池所在的平地内,也有一里的宽度。对于卫温的楼船来说,足够宽了。 这解决了卫温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夷洲岛上并没有港口,无法停靠楼船这样的大型船只。但停在靠岸边远一些的地方也不好,如果停留一个一两天可以,长期的话就会遇到各种情况。 大风大浪比较常见,遇到暴雨就更麻烦。那些艨冲不便于靠岸,但又没有楼船的体型,很容易被风浪卷走。 有了这个淡水江就不一样了。 楼船艨冲都可以行驶进来,周围有高山环绕,完全可以当做避风港。 长达五六十里的淡水江,容纳几百艘楼船毫无问题。 当然楼船行驶进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来做桥梁,在江上搭建桥梁。或者使用艨冲可以把人员从淡水江北岸运到淡水江南岸。 青山部落的人在淡水江边近距离看到楼船,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庞然大物,竟然能在水上游动而不下沉。 神物就是神物,神仙用的就是不一样! 只是他们心中的观念。 原本已经很用心很勤勤恳恳干活的部落青壮们,现在更加用心了。 即使没人监督他们,他们也不会偷懒。他们觉得神仙可能在天上看着他们做事! 新城池选址完成,卫温重点建设。考虑到此地比较大,而开荒的人比较少,不到一万人。所以也不着急全部把草地荒地开完才建设。而是先从中间向四周慢慢开拓。 仔细想想,就算真的把地开垦完了,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耕种,没有及时建设和使用,早晚还是变成杂草丛生的荒地,有什么意义呢。 卫温粗略估算一下,这里的荒地大概有二十到三十万亩地。几千人根本用不了这些地。 这还不算淡水口附近,青山附近的荒地。那边开垦好的也有几千亩地。再多开出来,根本来不及耕种了。 工匠们从四周山上砍伐树木,搬石头,用以建筑房屋,建筑桥梁。 在能工巧匠的操作下,两个月的时间,在淡水江比较窄的地方,建成一座桥。可以把淡水江东区和淡水江西区连起来。 卫温从淡水东区开始建设。 因为这个时期工匠需求量很大,先建起了居民区和工匠营区。 自然防卫也少不了,再又建立防卫营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