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3页)

张自忠闻言也有些心动,但是他又想了一会摇头道:“不行啊,建明,我是一名军人,没有军政部的命令,我无论如何是不能擅离职守的。况且,要是我三十八师走了,谁来保天津父老一方平安呢!”

苏童也只好无奈的摇摇头,暗自叹息,不过这才是他认识的张自忠,那名铁骨铮铮的硬汉。

“好吧,我也不勉强你,可是大哥要是有啥难处你可一定要给小弟发电报,不管你是要物资还是兵力,只要小弟有的,小弟一定义不容辞。”张自忠知道以苏童时至今日的身份和地位能向自己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很不容易的,张自忠心里很是感激,但是他也只是拍了拍苏童的肩膀笑笑就不说什么了。

第二天上午,苏童安排了委员长和各位大佬以及一些名流参观察哈尔的工业区。

当他们来到了工业区时,正值上班时间,下了车的委员长和各位大佬看到一了一副他们终生难忘的景象,在宽阔的街道上急匆匆的部是忙碌的人群。

他们大都穿着统一的工厂制服,脚上快步的走向各自的工厂,一路上每个工厂的门口都有一到几个保安站立,工人们都在城门口排着队拿着一张硬卡片在一个叫做打卡机的地方刷卡后才能进厂。

“建明啊,他们这时在什么呢?”走在苏童旁边的张自忠好奇的问道,在这些满地都是中将上将的人堆里,他这个肩膀上才挂了一颗金星的人军衔是最低的,不过它的脸上却丝毫不见一丝异色。

“呵呵,大哥,这叫读卡器。是记录工人们上班时间的一个记录,也是月初工厂发工资的一个凭证。若是工人对自己的工资有异议,也可以凭借这张记录卡到工会或者和自己的老板讨个说法。”苏童笑着解释道。

“哦?”旁边的王强好奇的问道:“苏将军,那工人们的工资和福利情况怎么样?”

“这里工厂的工资大都已经达到了三十到四十块大洋,已经和上海、天津、武汉等备大城市要高一些了。”

“那他们加班的情况严重吗?”

“加班?呵呵,不好意思,这里几乎没有加班的情况。”苏童说道。”怎么可能,他们这些资本家会这么好心不让工人加班?”一个秘书模样的年轻人惊讶的问道。

看到旁边的人都狠狠的盯着自己,才意识到自己说锚了话的年轻人赶紧把头缩了回去。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我们这里的工人都实行三班制,也就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分成了三个班,每班上八个小时,每个岗位都有三个工人轮流上岗。小伙子你要是在这里上班的话可千万不要想着加班啊,不然后面来上班的工人可能要揍你,因为你可是抢了他的饭碗了。”苏童淡淡的看了刚才那冒失的年轻人一眼。

刚才那冒失的青年差点把头部低到了裤裆里。

大家进了一个工厂,这时一个制衣厂,在这里上班的工人大都是女工。她们都在紧张的用缝纫机裁剪着衣服,只是她们每人都只是裁剪固定的几块布片,裁好后都放进一个铁皮做的小桶然后送到后面的人那里,有后面的人接着下面的工序。

“咦!”这时一名业界的名流好奇的问道:“苏将军,请恕鄙人愚昧,这里白勺女工为什么只做一道工序呢?”

“喊,原来是赵先生”苏童冲着这位点点头才说道:“这是流水线生产,流水线起源于一九一三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每一件工序的都细分开来。比如一件衣服一般都有十几道二十几道工序,我们把这些工序细分到每一个人后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这一个组有二十个工人,他们要是每人单独缝制一件衣服的话每人一天最多可以制成一件成衣,可要是细分威工序的话他们二十个人一天就可以制威几百件,甚至上千件的成衣,劳动效率可是大大的提高了。”

“什么?这么高?”当时流水作业并未传人华夏,是以当大家听到竟然有这么高生产效率时都是大吃一惊。察哈尔的工厂工作效率经然如此之高?竟然可以把工厂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上百倍,这个要是效率要是大规模的推广,可以为我国的工业作出多大的贡献啊。

众人又参观了几个工厂,比如罐头食品加工厂、还有两个炼钢厂。半年前在蒙古,察哈尔政府地质队的人员按照他们那神奇的主席先生的指引找到一个大铁矿,现在已经进入了正式开采的阶段,为察哈尔的炼钢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铁矿石。

中午众人吃过午饭后众人又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军工区,不过这里的检查和治安可要比上午工业区要严格得多了。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