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不堪设想。正因如此,萧墨珩苦苦思索良久,终于与东方湛想出了一个既能稳住朝局也能达到充实国库的绝妙法子。不过眼下他还不急着出面,因为有人比他更急。

户部郎中廉德清见朝中无人声援齐修龄,心中更是有股莫名的怒气,这官侵民田他早就看不过去了,如今户部账上已没多少粮食和绢帛,还不正是这些贪官污吏所致,

于是他浓眉一抬,昂然疾出,语气夹着些愤慨,道:“陛下,如今户部空虚,国用堪紧,臣以为朝廷必须下狠功夫,整治地方兼并之风,其实官员何止侵吞民田,就连商贾小贩被敲诈勒令也层出不穷,九殿下刚刚提及要鼓励工商,以求富民富国,如不能摒除这种肆意兼并的恶习,民何富,国怎强?”他语气激昂,颇有些咄咄逼人。

不过他字字珠玑,慷慨激昂,听在众臣耳里,一部分人有些心惊,一部分颇为感奋。看来这廉德清是铁了心让给户部的账上添银子。只是这户部尚书不开口,他一个郎中急什么急。

这时。御史台的御史们见他们的长官长跪不起,于是刚刚的皓然之气有隐隐生出,一个个也纷纷跪在地上,请求陛下下旨整顿官侵民之恶俗。

一时让上座的萧帝倍感压力,他本想着找个说辞先堵了齐修龄的嘴,结果还来不及开口,廉德清又补上一刀,再接着御史们纷纷出列,萧帝已经是大感头疼,他暗暗苦笑。御史们这腔为国为民的澎湃情绪倒是让萧帝觉着没白养他们。

不过廉德清所说的户部空虚倒是让萧帝凝了凝神。这两番大战,前一场历时几个月费了户部大半积蓄,而后一场发生在最富庶之地,直接让户部没有粮食和绢帛可入库。因而户部空虚恐怕也是实情。

萧帝瞅了瞅户部尚书谢荟道:“谢爱卿。户部账目如何?”

谢荟擦了擦额上的细汗。回道:“回陛下,账目颇为紧张。因三吴动乱,今年整个吴兴郡上缴粮物不及往年的四分之一。吴郡也颇受波及,不及往年一半,其他各郡也均有减少。入不及往年,但是今年有巨大军费开支,所以户部相当吃紧…。”谢荟叹了叹气,心里暗道,今年得勒紧裤腰带过年了。

萧帝闻言脸色微绷,这样的结果是能预料到的,难道真要纠察东南五郡吗?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抬眉看了一眼裴蕴,“裴爱卿,你可有良策?”

裴蕴顿了顿神,见萧帝唤他,便缓慢走至中间,沉声道:“陛下,臣以为确实得肃清侵占之风,普通百姓的土地便是朝廷的土地,世族官吏侵占了他们的田地,便是短了朝廷的税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裴蕴意味深长的叹道,尽管自己也是世族的一员,可是他更是大桓的宰相,如果大桓势衰了,那大燕铁骑一南下,南方的大族们也迟早是亡国之民,哪怕像裴家这样的大族依旧会得到重视,但能比得如今的光景吗?所以即便是裴蕴也只得忍痛割肉。

裴蕴下定决心后,长长鞠了一躬,正色道:“陛下,臣是大桓的宰相,理应以身作则,臣恳请陛下先从裴家查起,臣绝无怨言!”

裴蕴话声一落,满朝文武均惊叹不已,裴蕴真不愧是“江左管夷吾”,这宽厚的宰相之风,不得不让人敬服,就连萧墨珩此时对裴蕴都肃然起敬,人人称赞他为大桓朝堂之柱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墨珩内心叹道。

众臣前一刻虽然为裴蕴感奋,可后一刻想起自己的家底都颇有些战战兢兢,他们纷纷看向苏维信,此时只有他依旧一言不发,苏家可是大桓最富的世族,如果这么一查,那受损最大的可是他们,众多朝臣均是希望苏维信能出言阻止裴蕴和萧帝彻查的心思,于是整个大殿内就有些躁动和紧张,正是这种焦虑不安使得大殿内一下子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

萧墨琤瞅瞅苏维信再看看裴蕴,终于有着极大的挫败感,看来这些老狐狸心思诡异,还是让他们自己去折腾吧,即便苏家和裴家关系破裂,那也不会影响他们各自支持自己夺取储君之位,因为他相信,裴蕴没有更好的选择,相比理都不理会裴蕴的七皇子,自己对裴家也算仁至义尽。既然他们爱折腾就让他们折腾吧,萧墨琤决定不理会他们,一个人就立在旁边失神,脑瓜子也不知道神游去哪了。

一阵沉默之后,神色清明、静立许久的苏维信终于脸色微动,他暗忖着,今日的朝堂说到底似乎是冲着他们苏家来的,前一刻苏家丢了吴兴的控制权,后一会又要查抄侵吞的民田,苏家屹立朝堂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陷入这样左右为难的僵局,真是退不得也进不得,不过即便如此,苏家也不好欺负的,就算你裴蕴再有本事,也休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