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方行了几步,身旁的少女陡然偏过头来,轻然出声道:“知晚有一事不解。”

谢昀闻言将目光对过去,却见少女眸中划过一丝疑问道:“公子如何知道知晚姓崔?”

谢昀语中微滞,当即知道是因为方才他那一声解围所喊出的“崔姑娘”,可他又该如何说,难道要告诉眼前的少女,是姨母为了替他相看亲事,将今日赴宴的一众门当户对的少女皆给他介绍了一遍的缘故。

在少女疑问的目光下,谢昀微微偏头,不自然的轻咳了一声,随即温和出声道:“是因为方才进府时,恰巧见到姑娘行在前面,姨母便顺而告知,姑娘是兵部尚书崔大人之女。”

话语落尽,向来聪慧的崔知晚自是不信,却并未戳破,只领悟般点了点头,低首间,唇角却是不由扬起微微的弧度。

当一路平安地走出竹林,眼看着女眷的宴席只隔一道浮水的绿漆红瓦游廊,谢昀脚下一顿,随即行了一礼。

“谢昀便止步于此。”

看到少女感恩地颔首,谢昀转身朝回走。

少女静静站在那,一双好看的眸子看着少年温润的背影,右手探进袖中,微微紧了紧,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定般,陡然出声:“公子请留步。”

谢昀闻言微顿,还未转身便听到少女跟上来的声音,待侧首,只见少女已然立在眼前,像是沉吟了下,随即又福了一礼,轻语出声。

“今日公子相助,于知晚有大恩,知晚无以为报”

听了少女的话,谢昀正欲出声客气的推却,谁知少女却是伸出手来,谢昀不由顺着看下去,只见少女手中捏着一个小荷包。

“我们崔家原籍在蜀地,蜀葵便是我们老家之物,这是蜀葵的种子,乃是知晚前些日子回蜀地时带回京的,原本想要送与大长公主府的二夫人,以慰思乡之情,这蜀葵虽非名贵花品,却也自有一番蜀地的芳华,望公子莫要嫌弃。”(注:二夫人指的是昌平大长公主的二儿媳,原籍也是蜀地。)

谢昀心中微微诧异,话已至此,若再推拒也是不好,因而拱手道:“谢昀谢姑娘所赠。”

见谢昀接受,少女唇角柔和抿笑,随即解开荷包,笑着道:“还请借公子荷包一用。”

谢昀微顿,看到少女唇边真诚的笑意,这才接下荷包,双手递去。

少女接过,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荷包中的蜀葵种子倒在手心,再转而小心翼翼放进谢昀的荷包中,直至将荷包系好,这才将谢昀的荷包递回。

“公子是君子,知晚这般,还望公子见谅。”

看到少女如此坦然大方的举动,谢昀也自是明白少女的心意。

荷包之物,不易私赠,如此行事也是为二人的名声着想。

不得不言,眼前的少女冰雪聪颖,行事也是光明磊落,颇有将门之后的风范。

眼看着谢昀接过荷包系上,转而告辞远去,一直默然不语的绿鬟这才在一旁悄声道:“这位公子,像极了从前姑娘讲给绿鬟的一首诗。”

崔知晚闻言眸中微笑,偏然侧首:“哪一首?”

绿鬟娇俏的笑道:“名字奴婢忘了,只里面两句奴婢还记得,叫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绿鬟微微偏头,只见自家姑娘看着空无一人的竹林,唇角微启,轻轻念出后两句,一双眸子却是恍然般再未动过。

“他当得起这一首诗。”

话语落尽,少女唇角浮起柔和地弧度,随即转身朝宴席走去。

第二百零六章 稀奇

待到入夜后,白炉静悄悄地端了一盅汤走进来,小心翼翼地将托盘搁在书案上,看着坐于书案后,手执书卷正会神读书的谢昀,一边舀着盅中温热的汤,一边劝慰道:“公子已连着读了几日的书了,明日下榜,公子必还要应对酬宴,今夜便休息休息吧。”

谢昀闻言微微将手中的书轻轻放下,刚一抬头,白炉便已将汤盏推了过来,谢昀微笑着将书合上,工整的摆于桌案上,这才接过汤,喝了一口道:“你怎知明日我便有酬宴?”

白炉一听,颇为自豪地扬了扬头道:“我们家公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便是拿下‘会元’也是轻轻松松,明日自是不知多少登门拜访的人,公子自是要挨个回礼的。”(注:会试第一名就是会元。)

谢昀含了一口汤,笑着摇了摇头,才偏头道:“你倒是对我有信心的紧。”

白炉在一旁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