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而在武将一侧,领头的是阵挑华雄,击败吕布的岳飞,虽然来得晚,但功劳大,站在第一位没人有意见。向下第二位是秦琼,再向下第三、四位则是远道而来的魏延、甘宁两位地方太守。

在以上四人之后,再向下便是李严、花荣、廖化、周泰、关胜、林冲、蒋钦、杨奉等一干武将,身为御林军统领的卫僵则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

当然,除了卫僵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人物也没有出现在朝堂上,她就是穆桂英,被刘辩以女子不得上朝参政的理由婉言谢绝了!

刘辩一直谨记着那个“吕后之梦”,所以必须尽力的避免后/宫干政,以后穆桂英成了王妃,就不能再让她统兵了,身为帝妃,这不合情也不合理,除非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而且何太后一开始也想来大殿参加朝拜的,被刘辩同样拒绝。刘辩可不想让自己这个便宜母亲产生了吕雉那样的野望,既然拒绝了太后,自然不能给穆桂英开后门,所以这两个后/宫中最有权势的女人,无缘朝堂。

“请天子更衣,登龙座,接受百官朝贺!”

黄琬趋步上前,从宫女手中接过黑红相间的天子龙袍,与卢植亲手帮刘辩穿上,然后由孔融把天子冕冠戴在了刘辩的头顶。

然后,黄琬与卢植一左一右搀扶着刘辩登上了阁台,在金黄色的龙椅上就坐。

这一刻,刘辩心中的喜悦罄竹难书,自今日之后,自己就是皇帝了!

“百官朝贺,跪拜天子!”

黄琬与卢植从阁台上归位,手捧板笏,继续宣布礼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黄琬的一声吆喝,文武百官齐齐跪倒在巍峨的大殿之中,口称万岁。

刘辩虽然心中喜悦,但脸上却一脸庄重,抬手示意众臣平身:“诸位爱卿,平身!”

“谢万岁!”

众文武齐齐叩头跪拜,方才起身站立两侧。

刘辩当即在龙椅之上宣布加封黄琬为太尉,总领文武群臣,卢植为司徒,孔融为司空,此三人为三公,居百官之首。

加封刘伯温为太常卿、录尚书事,负责皇帝审阅的奏章,官职虽然次于三公,但实权却更加重要。其他文官各自都有封赏,狄仁杰、荀彧、鲁肃、顾雍等各自获得九卿的官职,但地方官员欠缺,所以狄仁杰、顾雍等人还得暂时负责地方的政务。

Ps:第二更送上,言归正传,视角再次回到刘辩身上。剑客努力地码字,早早的送上第二更,兄弟们投张保底月票支持可好?(未完待续……)

一百三十四 驱虎吞狼

Ps:剑客很守诺言,很努力的码出了第三章,有没有月票奖励一下?

相对于文官的册封,武将的任命则比较棘手一些。

在文官里面,黄琬是三朝重臣,在灵帝末期就位列三公,官拜太尉;短时间内修造了乾阳宫,现在又主持了天子的登基仪式,无可争议的百官之首。

比起黄琬来,官拜司徒的卢植功劳则要小的多,而且也来的晚一些。但胜在名气大,是闻名天下的儒学大家,弟子遍布海内,就像公孙瓒、刘备这样的诸侯都是他的学生,论名气也配得上三公之位。

而且卢植更重要的功绩是剿灭黄巾,虽然和刘辩现在新建立的朝廷关系不大,但总归是一脉相承,所以卢植位列三公,也是无可争议的人选。

最后一位三公是孔融,虽然自身能力一般,但和卢植一样都是儒学大家,孔圣人后裔,自八岁让梨之后就蜚声海内。前番又有让北海郡,交出一万三千人马的大功,为了让天下诸侯看看自己是怎么对待归顺的诸侯的,刘辩也必须将孔融拜为三公。

再向下,给了刘伯温一个名义上低于三公,实权却更重的录尚书事,估计刘伯温不但不会因为没有捞到三公之位而沮丧,甚至有可能在心中暗自高兴。

其他的众文官,狄仁杰、荀彧、鲁肃、顾雍、徐庶等各自捞了一个九卿职位,虽然暂时因为地盘太小,大多都是虚职。有的还要在地方任职,但人人有份。自然是皆大欢喜。

在武将方面,则找不出类似黄琬、卢植的老资格。也没有声望太重,或者原先就位居高位之人。

单论战功来说,岳飞虽然有枪挑华雄,单骑救天子之功;但魏延也曾经在刘辩南下江东的时候杀退过纪灵,又有护送太后,坐镇北海之功;秦琼则有破吴县首功,在虎牢关下两战吕布,同样居功至伟。

甘宁的战绩虽然没有以上三人耀眼,但胜在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