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1/4页)

第二,尽可能的派遣治下各州郡的医匠赶往宛城,救治感染了瘟疫的百姓,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生命。各郡县都必须抽调医匠、郎中,并且供应控制瘟疫,救治病人的药材,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搪塞。

第三,目前华佗已经赶到了宛城有些日子,一直在为救醒杨七郎而努力,而现在又有重担压在了他的头上。刘辩决定委任华佗为医匠令,赏赐医部郎中的头衔,由他来负责平息这场瘟疫,包括地方官吏、各地赴宛城的医匠、郎中必须全部听从安排,否则以律法问罪。

第四,采取隔离措施,设置疠疫馆,将所有的感染了瘟疫的病人全部集中在一起管理救治,避免瘟疫范围扩大。

第五,把宛城野外那些尚未掩埋的尸体全部聚集起来焚烧,而且那些草草掩埋的尸体也要挖出来焚烧掉,避免病毒细菌继续扩大。最后还要隔断宛城与外地的联系,不让宛城的人出去,更不能让宛城的粮食与河流出境,至少要尽量控制。

会议结束后,刺史府门前马蹄声大作,数百名使者全部携带了天子的诏书赶往各郡县,命他们招募医匠,筹集药材送往宛城。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必须集合全国之力,上下一心,方能对抗瘟神的威胁!

听着马蹄声大作,数百名使者纷纷攘攘的把命令传往治下各地,而且宛城还有神医华佗坐镇,这让刘辩心下稍安,对于控制这场瘟疫信心倍增。

“对了,朕还有两个二选一的召唤特权没有使用,估计愉悦点与仇恨点也积攒的差不多了,何不指定医术范围,召唤两名神医?”

刘辩坐在裘皮座椅上,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两个召唤特权没有使用,此刻正好可以利用金手指来度过这场危机。若是能够召唤到两个医术精湛的神医,再配上华佗,一定能更好的控制这场瘟疫。但众文武尚未散去,刘辩还不能分神,只能继续聆听他们的建议。

荀彧拱手道:“陛下,臣乃徐州刺史,宛城是臣的治下,荀彧责无旁贷,愿意立刻赶往宛城,居中调度,争取尽早平息这场疠疫!”

“嗯,文若是徐州刺史,宛城是你的治下,理应走一趟!”刘辩颔首赞许,“不过,非独荀卿要去,朕也要亲自走一趟宛城!”

荀彧及其他人不由得吃了一惊:“万万使不得,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天下之主,岂可轻易涉险?由臣坐镇宛城即可,定然能早日平息疠疫,还宛城一片山清水秀!”

但刘辩已经打定了主意,等稍候召唤出两个神医来之后,自己就立即动身赶往宛城。一来树立自己与百姓同生共死,爱民如子的形象。二来去劝降黄忠,招揽赵云;三来带着神医救治杨七郎,顺道与杨业父子以及武松认识一下。瘟疫虽然可怕,只要自己小心提防,注意饮食,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未完待续……)

三百三十三 附赠宝典

听说天子要亲赴瘟疫发生地宛城,荀彧及糜竺等文武幕僚不由得齐声进谏,劝天子不要以万金之躯涉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辩扫了一圈满堂文武,话语掷地有声,“朕作为天子,大汉的皇帝,理应与难民同患难共甘苦,让宛城的百姓相信,朝廷是不会抛弃他们不管的!”

顿了一顿,和颜悦色的道:“诸位爱卿勿忧,朕对于防止瘟疫,也算是小有心得!而且朕还有两名故友,虽然名声不显,但却都是妙手回春的神医,一身活死人肉白骨的本事,论本事不在华佗、张机二位神医之下,朕会带着他们共赴宛城,齐心协力的抵御这场天降灾祸!”

听了刘辩的话,满堂之人想想也是,刚才制定的对策基本上都是天子提出来的,譬如设置隔离病人的疠疫馆,焚烧尸体,防止人口流动等措施,都是他们之前从未听闻过的。从这一点上看,似乎天子对于如何应对瘟疫颇有天赋,当下便不再劝谏。

刘辩考虑着自己召唤出神医之后,还需要等待一两日恭候他们的到来,便决定让荀彧先动身赴宛城。以他徐州刺史,当朝重臣的身份更加有利于调配物资,集结医匠,尽早的控制瘟疫,避免疫情扩大。

荀彧躬身领命:“臣遵旨,彧这就动身前往宛城组织医匠,控制疫情!但在动身之前,臣认为徐州及寿春的防御尚需要加强,曹操的势力日渐壮大。已经坐拥并、豫、兖三州的绝大部分地区,拥兵二十万之众。割据称王之势日渐明显,对于曹操不得不防啊!”

“嗯嗯。文若所言极是!”

听了荀彧的话,刘辩连连点头,仿佛醍醐灌顶一般。目前自己的军队重点集结在了青州及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