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部分 (第1/4页)

不等秦琼说话,秦用就已经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不行,不行,义父乃是三军主将,若是诈死,岂不乱了军心?”

秦琼抚摸着颌下的虬髯,思忖了片刻,一拍脑门道:“怎么不行了?陛下都能诈死,义父我为何不能诈死了?秦用,赶快哭义父,大声哭!”

“我?”秦用目瞪口呆,“我哭不出来?”

秦琼大怒:“你哭不出来就不要再喊我义父,看来你这义子心里没有我这个义父啊!”

“呜呜……义父大人,你怎么就弃我而去了呢?孩儿还想靠着你的庇护封侯拜将呢!”秦用无奈之下只能扯着嗓子干嚎,足足传出了数百丈,乱哄哄的大营清晰可闻。(未完待续。)

一千三十五 徐天德算无遗策

黎明时分,秦琼死在贾复流星锤之下的消息传遍了全军,一时间愁云惨淡。

众将各自依计行事,武松去清点损失,幸亏天降骤雨把大火浇灭,没有让火势蔓延起来,因此几乎没有出现自相践踏的状况。

除了死在贾复戟下,王彦章枪下,以及曹军骑兵箭下的两三百人之外,汉军并没有多大的损失,可以说是虚惊一场。这里面自然少不了秦用和麴义的功劳,给予了劫营的骑兵迎头痛击,才没有让贾复为所欲为。

这场秋雨来去匆匆,天亮之时天气放晴,秋阳高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军大营一片缟素,满营悲歌,许多士兵对秦琼的死讯信以为真,纷纷嚎啕大哭。

汉军大营的动作没有逃过暗中刺探的曹军斥候耳目,急忙快马加鞭返回五十里外的本方大营把这个天大的喜讯报告给夏侯惇。

让秦琼诈死诱敌的计划由徐达提出并主持,最后的分歧集中在是否放弃沛县上,麴义提议应该放弃沛县,这样才能让夏侯惇彻底放弃戒备,全力追赶。

而武松则提出了相反的建议:“沛县乃是前线重镇,下邳门户,绝不能轻易放弃。万一夏侯惇不肯追赶,只拿下沛县就不走了,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场?反而把沛县白白的拱手让给敌人!”

“武二郎此言差矣,曹军来势汹汹,岂能为了一个小小的沛县裹足不前?夏侯惇的目的在于攻掠下邳,全据徐州。怎么可能在沛县止步不前?只要追上了咱们的军队,一举歼灭。整个下邳的防御力量便几乎丧失殆尽,夏侯惇绝不会坐失这样的良机!”麴义据理力争。对武松的判断不敢苟同。

秦琼眨巴了眨巴眼睛看徐达:“徐天德,这计划是你提出来的,你说该怎么决断?”

徐达微微一笑:“呵呵……两位将军说的都有道理,沛县乃是前线重镇,就算主将身死,也不该轻易放弃。但是不放弃沛县,只怕夏侯惇不敢全力追袭,所以我们便折衷一下,留下部分兵马守城。稍作抵抗,便奔彭城国撤退。一来可以让夏侯惇放心的追袭,二来前往彭城坐镇,抵挡郭子仪兵团的进攻。”

“好,还是徐天德有主意,就这么办了!”秦琼击掌称赞,向徐达竖起了大拇指。

当下由徐达开始调兵遣将,留下麴义率领一万人守卫沛县,等夏侯惇来犯之后稍作抵抗。便弃城向彭城“仓皇逃窜”。

麴义一脸担忧的道:“如果夏侯惇包围了城池,我该如何突围?”

“呵呵……麴将军尽管放心,夏侯惇急于追赶我军主力,定然是自缺一隅。我以项上人头保证。麴将军定然能够安然无恙的退出沛县!”徐达手抚胡须,满面笑容的打下包票。

既然徐达言之凿凿,麴义只好率领一万人马进入沛县。并放出秦琼中了暗器身死的消息。

而秦用、武松则各自挑选了七千精锐,趁着天色刚亮。悄悄离开大营向东急行,在沛县通往下邳的险要之处设下埋伏。徐达又另外派人用马车把秦琼秘密送回下邳休养一段时间。

在众将即将动身之前。秦琼亲自把印绶交给徐达,并叮嘱众将:“我不在营中之时,尔等悉数听从徐天德调遣,若是胆敢违令,军法处置!”

众将尽皆凛然,一起拱手领命:“诺!”

马车粼粼,秦琼在数百骑的簇拥之下,提前返回了下邳。

在秦琼以及各路兵马动身之后,徐达吩咐队伍放火烧掉寨栅,并且拉长队伍间距,多竖旗帜,造成三四万兵马撤退的样子。

最后特意吩咐马车必须轧出杂乱无序的车辙,步兵队伍的阵型尽量凌乱,骑兵队伍松散,马蹄印迹必须不规则,看起来仓促逃窜的样子。

副将纳闷的问道:“徐将军为何如此大费周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