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部分 (第1/4页)

两个半时辰之后。队伍离开赤壁县城向下游走了五十里左右,逐渐抵达了龙回头流域,韩世忠卸掉甲胄亲自飞身跳上竹筏,高声大喊:“儿郎们,前面就是水下布置了暗桩铁椎的地方,小心撑好竹筏,勿要伤了自己!”

“诺!”

竹筏上四五百名勇士攥紧了手中的竹篙,发出整齐划一的呐喊。有三军主将同生共死,就算是战死江中。未尝不是一种荣耀!

一百余艘竹筏继续向下行驶,又走了一里多路程,只听“咔嚓”一声尖锐的声音,竹筏的行驶速度明显受到了影响。韩世忠亲自跳下冰冷的水中查看。只见果然有一只大铁锥刺中了竹筏中间的缝隙,却被从江中提了起来,被携带着随波逐流向下游行驶。

韩世忠兴奋的从水中游出来。爬上竹筏,对数百勇士嘶吼一声:“成功了。成功了,铁椎被从江中提起来了!”

听到韩世忠的吆喝。竹筏上的汉军一个个士气高涨,奋力的撑起竹篙,尽量把江面上的每个角落都覆盖了,力求做到坚壁清野,把所有藏在江中的铁椎给拔出来,保证后面大队战船的安全。

只听得江上“咔擦”,“哧啦”,“嘎吱”等各种刺耳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韩世忠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再次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查看,只见大部分竹筏的底部都被铁椎嵌入,被巨大的竹筏携带着飘飘浮浮的跟着随波逐流,向下游流淌。本来荆棘遍布,暗桩丛生的江中再也没了障碍物,此情此景更是让韩世忠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

“孔明的谋略简直胜过孙膑,盖过留候啊!”韩世忠浮出水面,一脸的欣喜若狂,“若是按照我与朱桓的计划,派人潜入水中破坏暗桩,怕是至少需要半月的时间。而孔明只是灵机一动,不过一顿饭的功夫竟然把铁椎全部从江中提了起来,真是神机妙算,不服不行啊!”

韩世忠奋力游向大船,抓住士兵抛下的绳索,麻利的攀爬上甲板,到船舱里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重新披挂了甲胄站在船头高声鼓舞士气:“将士们,水中的铁椎已经全部被竹筏提起,直管放心的向下游行驶就是。待会儿用洪炉断开铁索,大伙儿一鼓作气掩杀过去,将叛军杀个片甲不留!”

朱桓同样被诸葛亮的妙计鼓舞,手提长枪跳上一条斗舰,大声召唤:“所有装载了洪炉的船只随我来,从北到南一字排开!”

韩世忠挥舞令旗,吩咐其他船只放缓行驶速度,由朱桓带领了十艘九丈左右的斗舰在前面行驶,准备用船上的烘炉烧断铁索。

“杀啊!”

在朱桓的带领下,十艘斗舰排列着整齐划一的队形,紧跟着竹筏的脚步,朝拦江铁索行驶而去。果然一路畅通无阻,再也没有遇到暗桩铁椎的阻拦。

每艘斗舰上面除了百十名士卒之外,都在船头上放置着一口鼎镬,里面盛着四分之三的豆油。是韩世忠派人把诸葛亮送来的黄豆进行压榨之后提炼所得,准备用来炙烤铁索,然后用巨斧砍断。

朱桓手提长枪立于斗舰船头,高声呼喝:“所有的将士、水手、铁匠准备好了,待竹筏穿过铁索之后,迅速的抛锚把船只固定在江中。用油锅烧红铁索,用铁斧断开,不得有误!”

“得令!”

十艘斗舰上的将士以及船夫、水手等各司其职,发出整齐划一的呐喊。

竹筏继续向下行驶,几乎把水中所有的铁椎全部提了起来,慢慢就来到了拦江铁索的底部。船上的勇士纷纷跳进水中向后面的船队游去,让水面上的竹筏自己随波逐流,穿过铁索,朝对面的黄祖船队游去。

汉军水师从上游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黄祖早就得到了探报,率领着部下八千多人。乘坐了大大小小近千艘船只,溯江而上。前来迎战。

一开始,黄祖麾下的叛军对于暗桩铁椎与拦江铁索充满了自信,欢声笑语,得意洋洋,但看着汉军竹筏一路乘风破浪,畅通无阻,顿时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直到竹筏穿过铁索,慢慢的撞进本方船队之后。气急败坏的黄祖才如梦初醒,还以为船上的稻草人是卧倒的汉军,急忙挥剑下令:“给我放箭,放火箭,狠狠的射,烧死船上的汉军,绝不能让韩世忠穿过铁索!”

“嗖嗖嗖……”

随着黄祖一声令下,叛军乱箭齐发,把包裹了火药的箭头点燃。朝密密麻麻,铺天盖地一般漂浮过来的竹筏射出了密集的火箭。

只听“砰”的一声,伴随着火箭射中竹筏上的稻草人,里面的硫磺与火硝一下子炸开。熊熊大火顿时燃烧了起来。

万箭齐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