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部分 (第1/4页)

回江东协助孟珙、张巡守卫金陵!”

彭越一脸惊喜,再次跪倒在地,顿拜谢恩:“多谢陛下提携,小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刀山火海绝不退缩!”

刘辩微微颔首:“你马上去收拾行囊准备一下,朕给朝廷的文武百官写一封书信,提醒他们严防唐寇再次入侵,你随身携带快马返回金陵去吧!”

彭越欢天喜地的领命而去,刘辩返回御帐,召来霍去疾道:“你麾下可有一个名唤张凉的文笔小吏?听说此人文采不错,马上召来为朕代笔修一封书信,交给彭越随身携带返回金陵。”

“臣麾下确有此人,非但文采不错,而且字迹清秀,臣正想向陛下举荐。既然陛下询问,臣便带来为陛下效劳!”

霍去疾答应一声,转身而去,不消片刻功夫就带着一个身材中等偏瘦,面容清癯,剑眉星目,年约二十四五岁的儒士来到刘辩面前:“启奏陛下,此人便是颍川人张凉。”

“小吏张凉拜见陛下!”张良作揖施礼,态度不卑不亢,一脸从容自若,毫无诚惶诚恐的样子。

刘辩寒暄了几句,便吩咐张良代为自己捉笔,给金陵的文武百官修一封书信,提醒他们李唐随时有可能跨海来袭,必须增强防御,不能再次重演被李世民兵临金陵城下的一幕。

听完刘辩的吩咐,张良作揖施礼:“陛下,小吏有不同的见解,只是人微言轻,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你有何见解,直说无妨,若说的有道理,朕定然破格提拔,不吝封赏!”刘辩端起茶杯滋润了一下喉咙,一副任人唯贤,量才适用的表情。

张良站直身躯,肃声道:“多谢陛下信任,小吏便斗胆放肆几句。以凉之见,李世民跨海袭金陵十有**是曹操故意放出来得风声,意在将我军吸引到江东,他好趁机偷袭徐州。”

刘辩微微颔首:“这一点朕也猜测到了,只是李世民有没有可能当真再次偷袭金陵?”

张良斩钉截铁的摇头:“以凉之见,李世民自始至终就没有攻打金陵的打算,只是利用曹操散布消息把我军吸引到江东,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偷袭青州!陛下现在最应该加强防御的不是江东,而是青州!”(未完待续。)

一千一百八十 徐州大决战

听了张良的话,刘辩顿时如梦初醒。

江东包括防御兵团、御林军、禁军、僧兵、道兵等各类兵种在内还有将近十万人,孟珙这些年又在长江两岸建造了许多防御工事,在江水中布置了暗桩铁椎;如果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李世民再犯金陵根本毫无胜算。

所谓的绝对优势,至少是两倍甚至是三倍的兵力,整个唐国境内的兵力总和不过二十万人;而且青州郑成功的五万水师隔海相望,大小战船近千艘,对李唐本土虎视眈眈,李世民怎么可能倾巢而出进犯江东?

“张先生真是火眼金睛,一针见血啊!”刘辩当即向张良拱手致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朕只猜到了这消息是曹魏故意放出的,却没有看破李世民其实故意借曹操之手施放烟幕,把我军的防御兵力吸引到江东,他好进犯青州。”

霍去病跟着拍腿顿悟:“唉呀……张兄弟言之有理,偷袭青州似乎才是李世民的真正意图,再犯江东只不过是个幌子!”

“呵呵……这只是小吏的个人之见,仅供陛下参考。满朝智囊如过江之鲫,张凉一介小吏,在这里班门弄斧,请陛下谨慎斟酌,再做决断。”张良性格谨慎,做事说话从来都先给自己留下后路,这次也不例外。

刘辩却大手一挥,对张良给予肯定:“哎……张子房言之有理,不对,听了你的真知灼见,朕竟然错把先生当成留候再世了,敢问先生表字?”

张良不好意思的笑道:“回陛下的话,因为家父推崇留候,非但给小吏取的名字与留候同音,而且表字也是同音,称之子方。”

“不错!”刘辩击掌叫好,“单凭子方先生适才一席话,高瞻远瞩,就已经不输留候,若是加以磨炼,将来必成大器。朕决定赏赐你兵部郎中头衔,跟在朕身边参赞军事!”

从一介文书小吏跃升为朝廷四品官员,平步青云也不过如此,张良却并没有激动的神色,而是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稳重,从容不迫的跪地谢恩:“承蒙陛下抬爱,张凉愿为大汉效犬马之劳,虽死不辞!”

被张良一语惊醒,刘辩意识到现在最危险的不是金陵,甚至也不是徐州,而是青州。徐州至少还有秦琼、徐达在防御,而且诸葛亮又派了尉迟恭、杨延昭前往增援,就算面对唐魏两路夹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