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4页)

§事对

【井干 丽谯】并见叙事。

【盘龙 仪凤】鲍昭《京洛篇》曰: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绣桷金莲花,桂柱玉盘龙。《晋宫阁名》曰:总章观仪凤楼一所,在观上广望,观之南极。

【五寻 百尺】孙楚《登楼赋》曰:有都城之百雉,加层楼之五寻。《洛阳地记》曰:洛阳城内西北角,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

【望气 候神】萧主等《三十国春秋》曰:张华善天文,解望气。元康初,尝与鄱阳雷孔章共夜登楼,而见一气起斗牛间。华谓孔章曰:“此何气也?”对曰:“其宝剑乎。”《史记》曰:方士言武帝曰:“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侯神人。”

【半城 出堞】桓子《新论》曰:更始帝到长安,其大臣辟除东宫之事,为下所非笑,但为小卫楼,半城而居之,以是知其将相非萧曹之俦也。出堞见《墨子》,已具叙事。

【瞰蜿 翔凤】张衡《西京赋》曰:神明崛其特起,井干叠而百层;峙游极于浮柱,结重栾以相承。瞰蜿虹之长鬐,察云师之所凭。《晋宫阁名》曰:总章观有翔凤楼。

【凌云 栖霞】《世说》曰:凌云台楼观极精巧,先称平众材,轻重当宜,然后造构,乃无错锱铢,递相负揭。台虽高峻,恒随风摇动,而终无崩陨。魏明帝登楼,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之,楼即便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盛弘之《荆州记》曰:城西百余步,有栖霞楼,宋临川康王置。

【五层 百丈】《幽明录》曰:邺城凤阳门五层楼。郭子曰: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著百丈楼上,担梯将去。

§赋

【晋孙楚《登楼赋》】有都城之百雉,加层楼之五寻;从明王以登游,聊暇日以娱心。鸣鸠拂羽于桑榆,游凫濯翅于素波;牧竖吟啸于行陌,舟人鼓栧而扬歌。百寮云集,从坐华台;嘉肴满俎,旨酒盈杯。谈三坟与五典,释圣哲之所裁。

§诗

【梁简文《奉和登北顾楼诗》】春陵佳气地,济水凤皇宫;况此徐方域,川岳迈周澧。皇情爱厉览,游陟拟崆峒;聊駈式道侯,无劳襄野童。雾崖开早日,晴天歇晚虹;去帆入云里,遥星出海中。

【梁沈约《登玄畅楼诗》】危峰带北阜,圆鼎出南岑;中有凌风榭,回望川之阴。崖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名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片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梁刘孝绰《登阳云楼诗》】吾上阳台上,非梦高唐客;回首望长安,千里怀三益。顾惟惭入楚,殊私等申白;西阻水潦收,昭丘霜露积。龙门不可见,空慕凌霜柏。

§铭

【宋鲍昭《凌烟楼铭》】瞰江列槛,望景延除;积清风路,含采烟途。俯窥淮海,俯眺荆吴;我王结架,藻思神居。宜此万春,修灵所扶。

○台第六

§叙事

《释名》云:台,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按《山海经》有轩辕台、(《山海经》曰:西王母之山,有轩辕台。射者不敢西向,畏轩辕之台。)帝尧台、帝舜台,(在昆仑山东北。)其后夏有璿台、钓台,(《归藏》曰:夏后启筮享神于晋之墟,为作璿台。又曰: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殷有鹿台、(《尚书》曰:散鹿台之财。《史记》曰:纣厚赋以实鹿台。)南单台,(晋《束晰汲冢书抄》云:周武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周有灵台、(《淮南子》云:文王筑灵台。)重璧台。(见《穆天子传》。)秦有章台、(见《史记》。)凤皇台、(见《列仙传》。)望海台、(见《齐地记》。)琅邪台、(《史记》云:始皇作琅邪台,刻石颂德。)汉有柏梁台、渐台、(武帝作。)神明台、八风台、思子台,(并见《汉书》。)后汉有云台,(见《东观汉记》。)魏有铜雀台、金台、冰井台、凌云台、南巡台、九华台,(见《魏志》。)吴有钓台,(见《吴志》)。晋有崇天台、织室台,(见《晋宫阁名》。)此其略也。又《五经异义》曰: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台。但有时台,囿台也。

§事对

【五仞 九层】《说苑》曰:楚庄王筑五仞之台。《老子》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观天 望月】刘向《洪范五行传》曰:天子曰灵台,诸侯曰时台,所以观天文之变。郭子横《洞冥记》曰:武帝升望月台南端,有三鸭群飞,俄而下台,帝悦之。至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