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 (第1/4页)

不错,就是这个重量数量级,超过了很多的轻型轰炸机!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战斗机,几乎就是几吨而已。

he219夜间战斗机的庞大可见一斑,同时,它也有着超高的续航力,比如以 484 公里每小时的巡航速度可以达到 2,300 公里航程,也就是在天空中巡逻五个小时!

所以,在发现英国人起飞之后,他们也就开始起飞了!

夜空是宁静的,一架接一架的夜间战斗机,飞上了天空,沿着巴黎向西的航线飞行。

此时,维尔纳比较轻松,他们的飞行,全程都是受到地面的指挥引导的,单独靠他们自己的机载雷达,是远远不够的。

在后世,机载雷达动辄就是上百公里的探测距离,甚至还有变态的高达几百公里,足以充当预警机的作用,但是现在,他们的机载雷达,有效距离只有四千米而已。

此时,在他按照地面引导飞行的同时,费希尔也开始摆弄起来了雷达,先要进行各个系统的预热,这是个细致的工作。

第六百九十一章 找到目标

晶体管,已经在德国开始大量生产,这种半导体元件的出现,大大地缩小了电子设备的尺寸和重量,迅速地改变了德国的电子装备水平。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可以用晶体管来代替的,哪怕是到了后世,雷达中的元件,还是有一部分电子管存在的。

首先要预热!

黑暗的夜空中,一张大网,已经逐渐撒开,而此时,英国的轰炸机部队,还一无所知。

“注意,高度四千,准备佩戴呼吸面具。”一边爬升,机长霍德一边向着自己的机组人员说道。

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开始稀薄,氧气也跟着减少,所以,高空飞行的发动机,需要增压器才能够工作,一些先进的发动机,都开始使用二级增压器了,就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增压效率。

同时,人也受不了。

在一战中,飞机几乎就是在一两千米的高度上飞行,就没有座舱盖,而到了现在,轰炸机的飞行高度,是越来越高,毕竟越高,对方的高射炮威胁越小。

这样,就需要考虑人员吸氧的问题了。

霍德一边说,一边将自己面前的氧气面罩,挂到了嘴上。

如果到了更高的高度上,没有呼吸到足够的氧气,人随时都会昏阙。只是,戴上了氧气面罩之后,整个人就显得更加笨拙了。

虽然一般来说,要超过六千米才会有氧气不足的风险,但是几乎都是在四千米左右,就开始佩戴的。

“航路正确,已经进入法国上空,预计二十分钟到达巴黎。”领航员再一次地核对坐标,尤其是在看到了海岸线上的一座灯塔,更是完全确认了下来。

继续飞行!

“注意,第一大队,即将与目标交错,请在前方空域转向。”此时,在五千米的高度上,维尔纳的耳机里,也在接收着目标的消息。

地面已经成功地将他们引导到了对方轰炸机的航路上,此时,通过目视,漆黑的天空中什么都看不到,但是可以肯定,对方就在那里!

在拦截中,需要迎头对飞过去,但是,他们却没有进行迎头拦截,这样的命中率是最低的。

在航路与对方擦肩而过的时候,维尔纳推动操作杆,战机开始向着右下转向。

与此同时,身边的雷达操作手费希尔,全神贯注。

刚刚的时候,雷达只是出于预热状态,当完成了转向之后,雷达就已经进入了全功率的状态。

电磁波通过前面的四个鹿角天线,充斥着前方度圆锥角内区域。

这种雷达,不仅仅作用距离有限,同时作用方位也很小,所以,仅仅靠着载机,是不可能准确地找到目标的。

“注意,第一大队,目标在右前方五十度的区域。”耳机里继续传来了地面引导的声音。

地面的雷达引导,空中的雷达搜索,飞行员们的目视辨别,都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现在。

在地面引导的声音传来了之后,维尔纳一边调整航路,一边通过自己的目视来搜索漆黑的天空,同时,他的旁边,费希尔惊喜地在自己的雷达屏幕上,看到了一个个闪亮的光点。

“发现目标!”他高兴地喊道:“就在我们正前方,三公里的距离!”

如果是白天,这种距离上早就清晰可见了,但是现在是晚上,漆黑的夜空中,目视距离不超过一公里,前方根本就什么都看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