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过去的时候,我正巧要出来了。”

“那片扶芳藤倒是长得好,听阿平说,再过几年,只怕整个院子里都会长满,还说今年冬天的时候要拔去一些。”

“能长满整个院子就让它长满整个院子好了,娘亲,让平婶别拔了,我喜欢那些扶芳藤,既然那院子我现在不住了,就腾给它们住好了。”

程氏听了这话,嗔怪地瞧陆辰儿一眼,“又说胡话了。”

陆辰儿只是嘻嘻一笑,知道娘亲这是答应了。

——*——*——

程陈氏派往凉州的人回来了,那位温公子的身体果真是不好,一直靠药吊着的,回来的人还带回来一封温夫人的亲笔信,程陈氏接过信,看了一眼一旁的程常棣,迟疑了一下,还是把信交给了程常棣,“既然交给你处理,这信我就也不看了。”

程常棣打开信,果然是和程陈氏大谈姐妹情深,到最后才说起婚约的事,程常棣扫了一眼,瞧着程陈氏目光一直流恋于他手中的信笺上,于是又把信递给程陈氏,“母亲也看看吧。”

程陈氏自然是欢喜地接过,许久抬起头来,眼睛都有几分湿润,她就知道当初大姐没有收留他们一家子是有难处的,果真如此,望着程常棣带着几分迟疑,嘴唇嗫嚅了一下,还是说了出口,“大姐到底是你姨妈,明轩好歹是你表弟。”

“当初民乱的时候,我们家遭难的时候,走投无路寻求庇护的时候,怎么不见他们家出手,这会子儿子病成这样,需要人冲喜了,才记得那个早被他们扔到脑后的婚约了。”程常棣说这话时,声音很冷,眼眸也很冷,语气却是咄咄逼人,扶着圆椅的椅靠的手,手背上青筋凸起,似在努力控制情绪。

程陈氏瞧见程常棣这模样,就知道程常棣没忘记当年的事,而且一直耿耿于怀,当年她带着程常棣他们兄妹三人在温家门外求见温夫人,在门外候了三天,又淋了一场大雨,常林还为此病了一场,差点要了半条命,温夫人只派人送了五十两银子过来,却始终不见温夫人出现。

当时民乱凶险,没有大族的庇护,根本无法在凉州待下去,他们温家寻求了当地大族的庇护,却不愿意把他们家几口人捎带上,只送来了五十两银子,让他们去别处逃难,最后,程陈氏只得抱着一线希望,弃家而逃。带着他们兄妹来了宣城。

程陈氏想起当初的狼狈,心中亦有戚戚焉,可是又看了眼大姐的亲笔信,当初她赠送了五十两银子,没这五十两银子,她们母子四人根本到不了宣城,何况,这会子是大姐来求她,与当年相比,可是调了个个头。她正好可以摆摆谱,然后答应,以施恩的方式把桐姐儿嫁过去。正好在大姐面前显示她的大度,想到这程陈氏又精神一振,望着一脸冷清的大儿子,不由又低落几分,但还是说了出来。

“你姨妈不是说明白了。当初她想帮我们,不过有心无力,她也不过是个小媳妇,上有太婆婆和婆婆,她如何能做得了主,再说。她不过也赠送了五十两银子……”

“二年前她能做得了主的时候,她有来信和母亲联系过吗?”

“她这不是不知道我们……我们在哪儿……”

“不知道,”程常棣讥讽地冷笑了一声。“看来母亲前几年的信都白写了。”

程陈氏听了这话,惊愕地嘴张得老大,许久恍过神来,才阖上,她这事做得隐秘。没随想程常棣也知道了,瞧着大儿子一眼的了然。程陈氏发现自己一句辩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又听程常棣凉凉地说道:“凉州能有人来提婚约的事,母亲也功不过没吧。”

“桐姐儿年纪一年大似一年的,我这不是为了桐姐儿担心,在这边我认识的人又不多。”程陈氏闷闷地说着这话。

从前,程夫人还在宣城的时候,她虽然常陪着程夫人一起出门,但大多人听说她是程夫人娘亲的弟妹,就转开了脸,大约都知道程氏娘亲已没有一个亲人,程夫人去了京中后,她整日里就待在这清辉中,除了自己出门上香,很少有外出的机会,虽然吃穿不愁,但到底觉得憋屈,不似在自己家里那般随意。

想起在凉州,想起夫君在时,她急着想过当家作主的日子,而这希望只能指望于程常棣,“常棣,明年会试,你一定不能再错过了,一定要金榜题名了,这样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你这回回宣城,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只怕耽误了许多功课,还是早些起程回松林,现在你不能分心,得好好应对明年的会试,就这两天就起程吧,不能再推迟了。”

程陈氏说这话时,十分满意,唯有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