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上一世,父亲是两年后离开的,一念至此,陆辰儿心里猛地窜起一阵恐慌,不由抬头望向父亲,目光灼灼,似想瞧个透,心头登时升起一个念头,等过了年,得请个大夫给父亲好好瞧瞧身体。

又听父亲道:“该说的,为父都和你说了,你仔细想想为父的这些话,等你想明白了,打消了念头,觉得是这个理,就和为父说一声。”

陆辰儿知道父亲这是没有答应,只认为她入了魔障,还要再说,然而,她刚唤了声父亲,却瞧着父亲摆了摆手,“今晚就到这儿,夜也深了,丫头回屋去吧。”

临了又嘱咐了一句,“以后别再说这些话让你娘亲着急了。”

待陆辰儿出去了,陆老爷伸手揉了揉太阳穴,前面那七个,若能活下来一个,这些年他和紫卿也不会这么操心,患得患失,生怕有个闪失。

这晚的事,谁也没再提。

因朝中各级官署,从小年开始“封印”,因而,接下来一个月陆老爷都休沐在家。每日里或是在家宴请同僚,或是在家招待来京的门生旧识,或是出门赴宴,剩下的时候,只要天不下雪,便陪着程氏和陆辰儿她们出门在京里各处名胜游逛。

日子倒也其乐融融。

马慧明和马斐叔侄俩是小年后第三天走的。

旧年的最后两日,上门求桃符的人很多,陆老爷给人整整忙了两天。

在桃符与爆竹声中迎来了元旦,又迈进了新的一年。

去年元旦日,宫中宴会上,太后意欲让今上立延平王为皇太弟,后来,费了好几个月这事才平息下来,今年元旦日宫中宴会上传出来的消息同样令人咂舌,延平王意欲求娶赵相长女作继室。大家可没有忘记,去年第一个出来阻止今上立延平王为皇太弟的,不是别人。正是赵相。

消息一经传出,一时成为一大热门,引得京中人士议论纷纷。

羡慕有之,不屑有之,旁观更有之。

陆辰儿听了这事,倒是想起来,上一世好似不曾有过这件事,但是这一世,因她和赵雅南的缘故,有好些事已偏离了上一世的轨道。陆辰儿只能猜测,或许是赵雅南做了什么,引起了延平王的注意。

只是赵雅南不是一心一意念着程常棣吗。而且延平王的结局并不好,怎么会想着去引起延平王的注意?

这边陆辰儿心中疑惑不解,那边厢,如今赵雅南已急得跳脚,自从得了消息。天天待在家里,连春日宴都不跟陈夫人出门参加。

赵相在宫宴上,没有拒绝延平王的求娶,毕竟赵雅南并未定亲,况且这事也容不得他拒绝。

此刻,赵雅南心中后悔不迭。早知道,去年宫宴上,她就不会让父亲去揽那份功劳。前一世,出来阻拦的是吏部尚书龚大人,也使得龚大人后来一直圣宠不衰,死后获谥“文正”,这是文臣的最高谥号。大成朝开国一百多年来,也只有前朝施相得过这样的谥号。后来,天子亲至吊孝,可谓极尽哀荣。

且不论延平王最后的结局不好,她赵雅南只会嫁给程常棣。

赵雅南唤了声青琐,“爹爹在不在家?”

一旁的青琐忙道:“老爷在书房。”

自从延平王求娶的消息传开,当日,姑娘就冲到老爷跟前发了一通火,怪他没有当场拒绝,老爷都不敢言语,这些天,自家姑娘的心情一直就很糟糕,她们在一旁服侍都得小心翼翼的。

“去,去书房。”赵雅南起身就往外走,她再这样什么都不做了,接下来就只有听懿旨的份了。

在门口遇上玉关,玉关听说赵雅南要去外书房,想着刚听来的消息,不由忙道:“姑娘,老爷这会子在会客,奴婢刚才听前院的人提起,来的客人是延平王的长史。”

什么,延平王的长史过来了?派长史过来做什么?

赵雅南眼睛圆睁了一下,脚下的步子只停了一下,“正好,我正要去会会这位长史。”

转身就走。

青琐和玉关见了只好忙地跟上。

赵雅南一路匆匆往外院去,在外院书房的门口,正碰到赵相送一位白面中年人出门。

这是外院,少有女眷过来,眼瞧着眼前的赵雅南粉面含怒,一副来势不善的模样,那位中年人正要开口询问,只瞧着赵相开了口,“南儿,你怎么到这儿来了?这是延平王府的白长史,你既然来了,就见过白长史吧。”

说完,又望向白长史笑道:“让您见笑了,这位正是小女,只因她是长女,自小作男孩养在膝下,不免少了些姑娘家的规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