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且不说这些,”王克昌听得似懂非懂,急忙岔开了话头:“你可听说了?杭州省城得而复失,东南六府,都传唱张军门是万家生佛呢。”

“万家生佛?张玉良这个川佬,吃喝嫖赌开空额喝兵血,样样俱全的东西,你老兄又不是没耳闻,怎地人云亦云起来?”

“那这次杭州收复——”

“听说这次长毛二月十九日围了杭州,八天功夫就破了外城?”王利宾的目光陡地变得冷峻起来。

“是,内城瑞将军(4)尚在固守,张军门便奇兵……”

“他就到了杭州,大张旗鼓攻打外城,大破长毛,斩杀无数,是这么说的罢?”王利宾的脸上忽地掠过一丝古怪的神色,说不出是讥讽,还是悲哀:“这些逆匪自皖南一路杀到杭州,每战都胜,显然是悍贼选锋,如何这张玉良一到便能大获全胜?他在这金陵城下也待了不少年头了罢,以前怎就没显出他的能耐来?”

“送捷报奏章的驿卒们传说,贼匪大约是错把张军门当作张副帅(5)才……”

“这么荒唐的话也有人信!”王利宾“啪”地一声,把那柄“宁静致远”的折扇拍在案子上:“老兄可知道,张玉良的兵从哪里去的杭州?”

“这还用问,当然是金陵城外,江南大营啊。”

“这张玉良收复省城,往来递送捷报、奏章的驿卒,又有得忙了罢?”

“可不是,我刚才不还说,这……”王克昌忽地想到些什么可怕的事情,霎时连脸色都变得惨白了:“难道、难道……不会吧?”

“怎么不会?”王利宾冷笑一声:“这瑞将军,张军门,此刻不是忙着报捷请功,便是忙着搜求贼赃了罢?可是这么多悍匪一日一夜走得干干净净,不见踪影,他们也不觉得不对劲么?这大清朝的官儿,未免也太好当了吧!”

“围魏救赵!”王克昌倒吸了一口凉气:“利宾,你适才的书信,可是为的这桩事?”

王利宾点点头,又摇摇头:

“是虽则是,只是我一介布衣,耳目不周,得计稍迟,如今恐怕已经晚了,东南半壁,怕是不免一场兵焚之祸啊。”

“那你还……”

王利宾不再答话,又悠然自得地摇起了那把宁静致远的折扇。

“这个憨大!功名当自险中求,兵荒马乱的,又有什么不好?那计策虽是迟了些,当道大员若是识才,照样是进身之阶;倘若瞠目不识,就算计策不迟,又济得甚事!”

他肚子里这样盘算着,脸上却不动声色。林氏端着米箩进门,对王克昌招呼道:

“阿兄来哉,在屋里厢用晌午好勿?吾呢去镇上割斤半肉。”

“自家还不打紧,地契、女眷,还是早些送去上海洋租界来的稳当些。”

两个秀才目光相对,都暗暗点了点头。

注释:

1、徐六:徐少蘧排行第六;

2、徐中丞即驻苏州的清江苏巡抚徐有壬,庞中书是清在籍侍郎、内阁学士庞钟璐,当时在原籍塘桥守制(父丧),奉旨为督办江南团练大臣;

3、紫诠,王利宾的字;

4、瑞将军:清杭州将军瑞昌;

5、张副帅是清著名勇将、帮办江南大营军务张国梁,因为与张玉良姓名读音相近,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们是兄弟,实际上前者是广东高要人,而后者是四川人;

………【(三)】………

时局的发展果然和王利宾所预料的一样,不,甚至比预料的更糟:杭州城收复不过两个月辰光,号称“万里长城”,拥兵八万的江南大营,就像纸糊的灯笼一样,被不知从哪里一下冒出来的十多万长毛兵将,一下捅了个八面漏风。wenXUEmI。COm

“勿来事哉,听讲长毛打过丹阳,张副帅走勿脱,老早归天哉!”

“晚生听说常州也丢了,和大人(1)逃到浒墅关,吞大烟自尽,何大帅(2)一口气跑到苏州城下叫门,中丞大人问他‘东南半壁何在’,没让进城呢!”

“问得好!如此尸位素餐,祸国殃民之徒,岂能容他逃得天谴!”

“好,好啥些?伊该死,伊逃勿脱,吾呢眼看厢也逃勿脱哉,吾呢一个个都该死勿?”

……

其实根本不必留意这些随处可闻、不胫而走的传言,只消看看官道、塘河,自西向东川流不息的车马船只,和车上、船上、路上那些溃兵、难民惊恐的神色,就算再愚钝的人,也会立刻感到一股末日将临的恐怖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