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 (第1/4页)

献饕苍侗惹叭胃�唷⒏�吵��

法兰西人热衷政治,崇尚新潮,早在世纪初,他们就开始厌倦“60末一代”政治家轮流坐庄的老套局面,谋求用选票让老一辈“休息”,这直接导致2002年总统大选出现希拉克对极右翼勒庞的对局,但随后的局面令人瞠目结舌:希拉克以81。5%对18。5%的空前优势获胜,毕竟对于法国人而言,希拉克也许不代表革新和未来,但他可以代表法兰西的价值观和现在。

作为在非洲最有影响大国的领袖,恐怕没有一个法国总统比他更遭埋怨甚至痛恨,在他任上,法国对非洲投资减少,“宪兵”的使命感也大大下降,非航破产了,西非法郎贬值了,法国的保护伞不再那么牢靠了;但前不久举行、被认为是“希拉克向非洲道别”的法非峰会上,许多非洲领导人却流露出不舍之意:毕竟对于非洲而言,法国实在太重要,希拉克所做的,他的继任者未必能做到。

近年来法国一直受移民问题困扰,右翼政治家在移民问题上纷纷向极右靠拢,《解放报》宣称,希拉克是始作俑者:他在“奥尔良晚宴事件中”所说“移民散发出怪味和吵闹声”是对右翼政客排外思想的鼓励。但必须承认,不论是总统、总理还是巴黎市长期间,希拉克在移民问题上大体沿袭了法国传统的开放、接纳、溶化政策,对同属右翼的总统候选人萨尔克奇的排外言论,他一直谨慎地保持一定距离。

法国是个文化大国,历任总统、总理中有不少是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希拉克与之相比毫不逊色。他酷爱东方文化,曾40余次访日、至少7次访印和5次访华(总统任上4次),并大力推动建成了被誉为“希拉克博物馆”的法兰西现代艺术博物馆;他秉持法兰西政治家传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广法语影响力,法语圈也成为面对英语大潮全球冲击阵脚最稳的语言圈之一。他还大胆突破法国传统思路,推出24小时播出的“法国CNN”——法兰西24电视台,用英语、阿拉伯语等向法语圈之外宣传法兰西的声音,以力图打破“美国对舆论权的垄断”。

岁月沧桑,号称“黄金一代”的60末政治家如今已寥寥无几,老对手密特朗更早已与世长辞,希拉克的隆重谢幕,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光荣。

要说希拉克政治生涯最大的遗憾,应莫过于2005年5月29日,他所大力推动的欧盟宪章在法国全民公决中被否了。刚刚举行的欧盟峰会被认为是他总统任上最后的重大国际活动,他在会上公开为此向全欧洲道歉,壮志未酬之情溢于言表。

据RFI和TV5等法国媒体报道,许多受访的法国人对希拉克时代表露出眷恋之情,尤其对于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表现出超越左右立场的一致赞赏。今天,这个时代即将结束。

AUREVOIR(法语,再见)希拉克,希望正如其本人所言,在卸任之后,他能在有生之年,以其它方式,在政治以外的领域,继续为法国服务。

………【《加勒比海盗》与加勒比海盗】………

《加勒比海盗2》以气势恢弘、惊险刺激吸引了广大电影观众,也引起人们对浩瀚的加勒比海、风光旖ni的西印度群岛和神秘的加勒比海盗无比浓厚的兴趣。据说为力求真实,拍摄方不惜工本建造仿真海盗船,并选择海盗出没的实地拍摄,那么,电影中的一切和真实之间,到底有多大距离?

历史上真有加勒比海盗么

千真万确。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西方殖民国家在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岛展开殖民竞争和掠夺,获得巨大财富,许多商船奔波在往来于“旧大陆”和加勒比海间的黄金航线上。由于航行条件艰苦,船主待下属苛刻,死亡率很高,许多下级船员不堪虐待,便铤而走险,投入到海盗生涯,干起了在海上杀人越货的行当。

海盗是玩命的生涯,没有义气和团队精神是自取灭亡,因此海盗团伙中的普通成员与老大间的关系远比商船水手和船长间关系更平等,更融洽,但绝不像电影中杰克船长和水手们那样同锅吃饭,不分彼此。事实上,大头领通常过着贵族般奢华的生活,与普通海盗间有天壤之别。

历史上像杰克船长这样的“自由海盗”当然有,但不多也不成气候,真正叱咤加勒比的都是“官办强盗”:拥有英国、法国或西班牙“私掠许可证”的海盗,对于发证国,他们是“官兵”,对于其它国家,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海盗,如号称“魔鬼亨利”的大海盗亨利。摩根就是英国政府任命的牙买加总督,传奇船长威廉。基德也同样当过英国的“海盗猎人”,另一个大海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