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年在北平,到了冬天睡热炕的老太太,总喜欢放几枚挂拉枣儿在炕沿

儿旁边,说是碰上半夜咳嗽不停,嘴里含个挂拉枣儿慢慢咀嚼,也就能

把咳嗽压下去了。

桂子飘香·栗子甜

最近有朋友从汉城公干回来,知道笔者喜欢吃糖炒栗子,特地带

了一包糖炒栗子相赠。装潢用的纸张行匣虽然非常考究,可是栗子的

大小就太欠整齐了。大的有鸽蛋大,小的跟紧皮红枣相若,令人不敢

相信它是栗子;炒的火候如何姑且不谈,最是栗子内壳带毛的软皮,把

手指甲都剥疼了,也很难全部剥得干净,吃起来实在费事,有点乐不敌

苦的感觉。

从日本也有朋友带了糖炒栗子来,炒得倒是挺透,外壳里皮都不

难剥落,可是颗粒太小,剥出来比莲子差不许多,吃过日韩两国糖炒栗

子,令人不禁怀念起内地的糖炒栗子来。

北平照一般吃食的习惯,都得按时当令,颇得孔老夫子所谓不时

不食的真谛。不是三月初三,您买不着太阳糕;不到重九,想吃花糕也

不太容易;抗战前不交立秋您想吃烤肉也没有卖的;至于糖炒栗子,不

过白露,也没有哪一家敢提早应市!

栗子在北平附近京东京西各县都有出产,不过以良乡涿县一带所

产的栗子颗粒均匀,圆而不扁,易炒而且受看,所以糖炒栗子,大都喜

欢用良乡涿县出产的栗子来炒。大家虽然用的都是良乡栗子,可是走

遍了北平六九城,没有哪一家用良乡栗子来宣传号召的。到了上海可

就大大的不同了,爱多亚路的郑福斋,虽然夏天以卖酸梅汤驰名,一到

金风荐爽,初透嫩凉,他家首先贴出“良乡栗子”红纸招贴来号召顾客,

流风所及南京汉口等地,凡是卖糖炒栗子的,都在门口贴上“良乡栗

子”大红招贴以广招徕。北平人做买卖,各有各业,互不侵犯,糖炒栗

子是干果子铺独家买卖,也没有哪一家敢抢行胡来的。

干果子铺每年要到了白露,才把大炒锅支在门口装上烟筒开炒。

其实他们之所以过了白露后才炒栗子,其中也有个道理存在:炒栗子

的燃料既不用劈柴木炭,也不用煤渣煤球,而是用破芦席,撕成一块一

块的往炉口里填做燃料的。北平住户稍微富裕的人家,讲究天棚、鱼

缸、石榴树,一到夏天,正院儿的天井就搭上新芦席的凉棚了,可是一

遇处暑,承搭天棚的铺子,就会跟您商定哪一天拆棚。搭天棚用的芦

苇席,经过~个漫长夏季的日晒雨淋,也都疏松朽脆不能再用,他们拆

完凉棚,顺手就用排子车拉到干果子铺,充做糖炒栗子生火的燃料啦。

杭州卖的糖炒栗子,时期比北平可提前了。他们讲究桂子飘香、

丹桂盛开时期采收的栗子,叫桂花栗子,拿来炒糖炒栗子带有桂花味,

啜气腾香,当然特别好吃。北平卖糖炒栗子所用的锅铲都是特制的,

所以特别巨大。北洋时期张宗昌的直鲁军跟冯玉祥的西北军大战于

喜峰口,结果直鲁联军获胜。长腿将军一发膘劲,要在南口战场犒赏

三军,开筵庆功,这一千五百桌的大买卖,北平各大饭庄家家干瞪眼,

谁也知道买卖是宗好买卖,就是烫手,谁也不敢接下来。当时西长安

街忠信堂饭庄大管事崔六,居然一口承应,结果到南口炒菜的大锅,就

是跟于果子铺情商借用的。全北平的大平铲大铁锅一共是八十六套,

一股脑儿全让他借去了,所以北平城里城外,只有八十来家自炒自卖

糖炒栗子的。

炒栗子所用的石砾鎏砂都是斋堂(北平京西出产砂锅的地方)特

产,不吸收糖分,糖蜜久渍不粘,炒栗子浇上多少蜜糖,这种沙子绝不

沾润。今年用完,用清水洗干净,收藏起来,明年再用。栗子炒好,用

网眼箩筐过筛,筛好新出锅的热栗子,就放在笸箩里用小棉被盖好保

温,有顾客临门,再按两论斤用粗草纸包好出售。

北平报人吴宗祜(笔名绿叶),跟剧评人景孤血,都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