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从山东菏泽移植过来的名种,栽植堂前供老佛爷闻香观赏的。这种花

每过两年分株一次,碰巧分株摘下了不少玉簪花棒,所以一定留我们

尝尝鲜。

他把玉簪花剖开洗净去蕊,面粉稀释搅入去皮碎核桃仁,玉簪花

在面浆里一蘸,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另外把豆腐渣用大火滚油翻

炒,呈松状加入火腿屑起锅,跟炸好的玉簪花同吃。这道菜不能加盐,

完全利用火腿屑的鲜咸,才能衬托出玉簪花新芽的香柔味永。自从品

尝过这次珍味之后,看到河北江南甚至珠江流域都培植有玉簪花,可

是仅仅在雕栏篱落的花丛里任凭散逸清香,却不忍心摘花掐蕊……

北平西直门外温泉村阳台山有一座寺院叫大觉寺,据说是辽金时

代一座古刹,原本是一座小庙叫灵泉,明朝宣德皇帝爱它山势盘环,水

流萦回,是个礼佛圣境,于是重加修葺,赐额大觉寺,并颁《大藏经》一

部,永充供养。到了乾隆时代,又在后山建造一座舍利塔,后面就是西

郊著名的龙潭,高寒涌翠,清可鉴人。殿左有一白果树,一望而知是几

百年前的遗物。南院静室阶前右两株玉兰花树,擢颖挺秀,荫覆全院,

初夏花荣灿烂夺目,比起无锡的香雪海更加出奇茂勃。住持一心是一

位能诗、能画、善弈,又有海量的有趣人物,每年4月金顶妙峰山庙会

之前,总要把平津两地知名之士,请到大觉寺来欣赏盛开的玉兰,并在

花前吟诗、作画、拍照留念,一心还亲自入厨动手炸玉兰花。名馔上

桌,一大盘鹅黄裹玉,微泛柔香,又酥又脆,让大家一快朵颐。北洋政

府安福系要人李赞侯(思浩)跟一心是好朋友,每年寺里都把玉兰花晒

干收藏,送给李总长。当年李赞侯在安福俱乐部春卮雅叙,酥炸玉兰

片,还是一道名菜呢!

宋明轩主持“冀察政务委员会”时期,日本人虽然时时刻刻找碴儿

挑衅,但是饭馆的生意却颇兴隆。东兴楼含有“旭日东升”好口彩,所

以日本人对于东兴楼颇有好感,请客十之八九是在东兴楼。“冀察政

委会”以及所属各机关,因为泰丰楼有乐陵人的股份,宋明轩为了照顾

小同乡,总是光顾泰丰楼。东兴楼有个外号叫“二掌座”的厨师刘喜

儿,原本是李莲英家厨房里的小帮手,清廷逊位后,李莲英退休出官,

家里用不了那许多下人,于是把喜儿介绍到东兴楼来了。李莲英是东

兴楼的大股东,碍于情面,只好把他安置到灶上。偏偏这位喜儿又好

自吹自擂,好像他是御膳房出身似的,大家看在眼里,谁也不愿意跟他

计较,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二掌座的,也不过讽刺他像个二掌柜的而

已。有一天日本一位名人在东兴楼宴客,刘喜儿做了一道清汤汆竹荪

加鲜茉莉花,那位名人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并且大肆渲染一番,想不到

刘喜儿就此变名厨,大红大紫起来。声望一高,架子也端起来了,天天

吵着账工钱,后来主事的实在不胜其烦把他辞退,于是他转到泰丰楼

来,碰巧宋明轩吃了他的茉莉竹荪汤,也是赞赏有加,这道菜变成当时

的一道名菜,平津两地的山东馆,酒席上再也少不了这道汤菜。记得

“政委会”的军需处长刘金镛在长桩寺给他去世的老娘做百龄冥寿时,

筵开一百多桌,汤菜就用茉莉竹荪,因为桌数太多出菜快慢不一,茉莉

花被热气熏得过火,味道大失,从此席面上也很少见到这道汤菜啦。

台湾一入冬季,天虽然不冷,可是各式各样的火锅却陆续应市了。

除了全省盛行的什锦火锅以外,老北平的羊肉涮锅、东北的白肉血肠

火锅、江浙的糟味火锅、四川的毛肚火锅、潮汕的沙茶火锅,甚至韩国

的石头火锅、日本的寿喜烧火锅,应有尽有,独独想一样道地的菊花火

锅,可就不太容易了。北平的山东馆一到重阳,都准备菊花锅应市,据

说前清有位河督驻节济宁督工,在一位乡绅家看到几盆所谓“银盘落

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