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陈明仁在惠州的英勇事迹,国民党一直宣传了几十年。国民党南京军事博物馆有一幅大型油画,记录了陈明仁率先登城的场面,以及蒋介石临阵督战的情景。1949年9月,陈明仁参加新中国首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周恩来见了他,第一句话就问:“你不认识我吗?打惠州的时候,我还向你举枪敬过礼呢。”

陈明仁从此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屡受提拔,先后晋升为黄埔军校上校大队长、上校团长、少将旅长、师长,直到中将兵团司令。

攻克惠州以后,蒋介石命令东征军三线出击,三路都传来捷报。蒋介石不免有些轻敌了。当南路向他告急时,他便派第四军回援。不料陈炯明的主力早已集结在华阳附近等候,要报棉湖战败之仇。敌人严阵以待,发动突袭,东征军三个团被打垮了两个,一个团长和两个副团长战死,南路东征军如潮水一般往后溃退。

蒋介石在前线观战,身边只有人数不多的卫队和政治部几名军官。他见部队溃不成军,山下叛军旗帜四处飘扬,气得大骂:“娘希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候却临阵脱逃。护卫连!护卫连呢?陈赓呢?”

陈赓灵巧地钻出掩体,应道:“我在这里!”

蒋介石说:“带你的人冲上去,夺回阵地!”

陈赓“啪”的一个立正:“是!——护卫连集合……”

蒋介石突然想起了什么,用手摸着后脑勺,说:“等等,你不能离开我!炮兵一营呢?工兵连呢?”

东征军部队溃退了,如潮水一样向后涌来,士兵们只顾逃命,哪里顾得上蒋介石这个总司令。蒋介石毙了两个逃兵,还是稳不住阵脚,随从也被冲得七零八落。他眼看败局已定,羞愤交加,对左右说:

“我追随中山先生效力国民革命已有十七年,现在落到这个地步,只有杀身成仁,否则还有什么脸面回去!”

陈赓连忙劝阻他:“胜败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还怕冇柴烧?败退下来的是粤军,又不是我们黄埔学生军。校长是东征军总指挥,决不能自寻短见!大局要紧,我掩护校长突围!”

陈赓站到蒋介石身前,弯腰背上他就跑。陈赓武功了得,背负百多斤不在话下。他命令卫兵掩护,跑一阵,停下来喘两口气,又拔腿狂奔。他背着蒋介石跑了几里路,听见枪声稀疏,才放慢脚步。他跑到河边,请蒋介石上船,谁知总司令这时手脚都软了,陈赓只好背他上船。卫兵在后面一字儿排开,警戒着开阔地,掩护总司令过河。蒋介石到了对岸,缓过劲来,迈开步子行走,边走边嘀咕:“娘希匹,调学生军来!”

他们到了安全的隐蔽地,蒋介石要派一名卫兵去第一师搬救兵。此去有八十公里路程,中途要翻莲花山。蒋介石连喊几声:“谁去呀?”没人应声。陈赓见状,自告奋勇:“我去,我的腿功全校有名!”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风水育人才,冰火造雄魄(4)

陈赓又开始奔跑赶路。鞋子破了,搓根草绳一绑,接着跑。脚板肿了,皮开肉绽,咬紧牙关赶完路程。他在第二天赶到了第一师驻地。周恩来与何应钦得知蒋介石受困,立即派部队把他解救出来。陈赓救了校长,从此享誉全校。陈赓与另两位湖南人蒋先云、贺衷寒被誉为“黄埔三杰”: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多亏陈赓腿上功夫了得,蒋介石才得以保全性命。

多年以后,延安整风期间,陈赓与彭德怀聊天,说到陈赓救蒋的这一段。康生掀开门帘进来,阴着脸说:“当年你要是一枪毙了蒋介石,现在哪里要打这么多仗?”看那架势,要不是毛泽东和彭德怀护着陈赓,康生就要拿他开刀了。陈赓坦然回答:“当年我若是毙了老蒋,那老蒋岂不和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我岂不是成了反革命?”

“黄埔三杰”都是湖南人,决非偶然。湖南人在生死关头冲锋在前,是因为他们有着勇敢顽强的霸蛮精神。毛泽东曾用一首五言律诗来形容湖南人的这种精神,其中有两句气魄无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气节长存,不重名利重功名(1)

大概不会有人怀疑,经过湖湘文化熏浸灵魂和塑造精神世界的湖南人,会有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

了解湖南历史的人都知道,湖南人不很看重财富,湖南这块土地上,很少出现巨商富贾。

近现代文人汤增璧曾说:“湖南人士矜气节而喜功名。”

湖南籍学者章士钊说:“湖南人有特性,特性者为何?曰:好持其理之所自信,而行其心之所安;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