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分子组织“丈夫团”,为武装起义准备力量。对清廷新一轮的暴动又将开始了。

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建立同盟会时,湘潭人刘道一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联合湖南几名会党首领,动员三万多人发动了萍浏醴起义。

孙中山和黄兴立即派遣国内的会员在周边几个省动员军队响应。

然而,起义军只坚持了三天,又不幸而失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男儿要为天下奇(2)

黄兴潜伏在香港策应起义,刚刚返回东京,得知起义失败和刘道一等人牺牲的凶讯,悲痛不已,和刘道一的胞兄刘揆一抱头痛哭。

一个又一个湖南人牺牲了,一个又一个湖南人站了起来。萍浏澧起义的失败,更激起了黄兴的斗志。他想到,湖南会党精锐损失殆尽,暂时无力暴动,那就到南方边陲去暴动吧。他集中精力策反广东新军。不料军人与警察发生的一场冲突,暴露了起义计划。这件事惊动了粤督袁树勋。他下令严加查办,加强戒备,严防革命党举事。

起义的机密泄露了,革命党人不得不提前发动。倪映曲率新军在广州城郊起义,三千名新军分三路进攻广州城。清军借口商谈起义条件,把倪映典诱骗到军营,趁他出营时将他乱枪击毙。起义军失去了指挥官,坚持激战一个多小时以后,退往白云山一带。

不久,同盟会香港统筹部召开会议,制定了周密的起义计划,决定分十路进攻广州,从香港派一支八百人组成的敢死队去广州发难。敢死队员分别来自湖南等省和海外的同盟会组织。起义前,他们给同志、父兄和妻子写好了绝命书。

黄兴从香港赶到广州,担任起义的指挥。

起义的枪声打响,黄兴率领一百六十名队员,臂缠白布,脚穿黑面胶底鞋,手执炸弹和枪支,用海螺吹响进军号,冲进总督署。同时,喻培伦等人也从后面炸墙而入。起义队员打垮了总督署的少数卫队,击毙清兵管带,冲进第二道门,直奔后堂。两广总督张鸣岐在主持治安会议,听见激烈的枪声,马上翻墙逃到水师行台。

起义队伍纵火焚烧了总督衙门,兵分三路,分头攻打督署公所等地,途中与清军水师提督李准遭遇,在东辕一带展开激战。黄兴右手的两个指头被打断了,仍然坚持射击。

起义队伍经过激烈的巷战,人员越来越少,最后各自为阵。喻佩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奋勇当先,敌人见了无不丧胆。他一直战到弹尽被捕。最后剩下黄兴一个人,退到一家小商店,用肩膀撞破门板进入店内,隔着门板朝外射击,又击毙七八名清兵。敌人退却后,他化装逃到河南一个革命机关,找到女同志徐宗汉,包扎好伤口,隐蔽起来。三天后,徐宗汉护送他去香港。起义失败了,黄兴却遇到了终生伴侣。两人在战斗中结下患难之情,后来结为夫妻。

在这场激战中,其他三路没有出动,只有黄兴的第一队孤军作战。陈炯明和姚雨平的两队已到广州,袖手旁观,胡敦生那一队有一百五十人,多数还在香港。

广州起义后,遗骨枕藉,情状非常凄惨。同盟会的广州机关秘密筹划收葬烈士遗体。会员潘达微请求各善堂掩埋烈士,善堂董事会成员徐树棠感于烈士们的忠义,将红花岗一段地区拨作葬地,并提供棺殓营葬。下葬时,云幕低垂,细雨蒙蒙。最后一口棺材下葬时,潘达微环顾四周,仿若见到黄花一片,便将红花岗改称为“黄花岗”。后人将这次广州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兴在向同盟会总部所做的起义汇报中,怒斥姚雨平和胡敦生坐视不救,表示对陈炯明深恶痛绝,说他目光阴险,必须把他除掉,免留后患。报告写完,一个伤指开始溃烂,另一个指头将断未断。

徐宗汉把他护送到雅丽医院,把溃烂的手指切割了。

孙中山后来曾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他说:“斯役之价值,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存。”

革命党在黄花岗起义中丧失了全部精锐,黄兴非常气愤,打算亲自拼命暗杀李准和张鸣岐等人。孙中山急忙来电劝他不要莽撞。他说,他历来不赞成暗杀,革命党应该光明磊落。但是黄兴杀红了眼,要求孙中山汇款两万元。款子一到,他便组织暗杀团。不久,满人将军风山在广州被炸死,李准被炸伤,张鸣岐闻风避居外地。

黄兴,步伐总是那么坚定,意志总是那么坚强,动作总是那么敏捷。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的身影又活跃在中国南疆的崇山峻岭,在硝烟炮火中闪跃。

广东方面的几次起义都失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