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众的救国运动取得了宋哲元的支持。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刘少奇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中的基本问题》,中共北方局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坚决而迅速地把党的主要力量从城市转到农村,派遣大批党员和革命分子到乡村去组织人民抗日武装。

1939年11月底,刘少奇到达大桥镇新四军江北指挥部。12月19日,刘少奇电告中央及项英:武汉失守后,皖东完全有可能建立相当完满的根据地,现在时机已失,而大有发展希望的是苏北,应集中最大力量发展苏北。项英不同意刘少奇的建议,要求新四军主力继续留在江南,发展安徽、浙江和江西。

忠勇仁智重修养(2)

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则按照刘少奇的指示,积极派出下辖四个团和挺进纵队北渡长江,在扬州和泰州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另外,第四团和挺进纵队一部合编为苏皖支队,向江北的仪征、天长和六合地区发展,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下旬,刘少奇率领中原局机关到达苏北阜宁东沟,与黄克诚会合。不久,新四军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在海安会师。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叶挺和陈毅分任正副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线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与八路军。陈毅欣喜地赋诗一首:

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漫天飞。

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及皖南部队向北突围时,被国民党军队惨杀七千多人,叶挺被俘,项英遇害,中共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几乎损失殆尽。事变之后,中共中央迅速商讨对策。毛泽东把刘少奇找来,说:“少奇,你去当新四军政委吧,重建新四军的工作很重要。你在白区有经验,相信你一定能办好。”

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新四军政委。为了重新崛起,军委重新任命新四军各师师长和政委,在这份名单中,湖南将领占有相当的比重:第一师师长粟裕,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第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新四军七个师中,有三个师的师长是湖南将领,他们为恢复新四军的元气作了不遗余力的努力,新四军又慢慢地发展到九万人。

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实施战略展开,开辟抗日根据地,解放了长江、淮河、黄河与汉江之间广大的国土和人民,建立了皖中、皖东、皖东北、苏南、苏中、苏北、豫皖苏和皖南等根据地。新四军从抗战之初的一万多人发展到后来的十万人,湖南将领成为新四军的中坚。

抗战胜利后,在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刘少奇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他积极调兵遣将,赶赴东北开展工作。延安的中共领导人在军事方面做出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就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这个决策为中共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大”召开前,毛泽东写信给刘少奇,要他赶快回延安。于是刘少奇从山东分局出发,穿越国统区、敌占区一百零三道封锁线回到延安。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杨家岭召开重要会议,调整中央机构,会上毛泽东当选中共中央主席,刘少奇也进入中共中央最高领导核心,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三个月后,刘少奇开始提出“以毛泽东思想体系去清算党内的孟什维克主义思想”,系统批判王明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和抗战初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同时开始参与筹备“七大”。

“七大”以后,刘少奇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成为毛泽东的第一助手。1949年9月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9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曾一度圈定刘少奇为他的接班人。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第八次党代会所做的报告中,主张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显示出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瞻远瞩。

1947年9月27日,刘少奇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委员长。那天夜里,秘书走进他的办公室,改称他为“委员长”,连叫三遍,他都不答应。事后,刘少奇郑重地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我们党内,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朱总司令,大家称他们主席、总理、总司令,都习惯了,不必改。其他人,应该一律互相称‘同志’。”

刘少奇至死未改这个戒条,称呼别人不带职务,也不许别人称呼他的职务。他的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堪称“党内《论语》”,填补了马列主义关于共产党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