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日伪军扑了空,沿着兴县南山梁回撤,途中遭到贺龙部队的袭击。19日早晨,八路军将日伪军包围在田家会地区,黄昏时发起总攻,兵分两路迅猛地冲进田家会村,激战两小时,歼灭五百多名日伪军。

同年6月,贺龙调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贺龙发动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经济封锁,渡过了经济难关,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贺龙先后担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晋绥野战军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于西北战场。

1946年7月,贺龙率领晋绥野战军发起晋西北战役,一举攻克八座县城,震撼了山西军阀阎锡山。1947年3月,国民党集结重兵进攻陕甘宁边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与敌军作战,贺龙全力以赴地集中人财物力给予支援,还组织部队参战。

1949年底,蒋介石丢掉了整个西北,还想守住西南,命令胡宗南退守四川和陕西边界,在大巴山一带布防。

中共中央决定:贺龙率部入川。贺龙指挥第十八兵团发起了秦岭战役。他派部队沿川陕公路向正面秦岭的敌军发起佯攻,造成解放军沿川陕公路南下入川的态势。他的部队等待二野大包围的“火候”,既真打,又攻而不破,中途停止进攻,转入休整。

第二野战军沿川鄂、川湘公路进攻宋希濂集团军,沿湘黔公路向西推进,解放了贵州三分之二的地区。

贺龙判定二野迂回部队即将切断胡宗南逃往云南和贵州的退路,便下令攻击胡宗南。第十八兵团和第七军分三路猛攻逃敌,第十九军从东进入汉中盆地,拉开了成都战役的序幕。

追求正义始终不渝(8)

贺龙的部队冒雪从宝鸡出发,每天以超过五十公里的速度直逼四川境内。蒋介石匆匆飞到重庆,组织重庆会战。胡宗南急运第一军到重庆,在南温泉和渔洞溪等处就被解放军控制了。蒋介石只好夜宿“中美号”专机,第二天飞到成都。同一天,解放军攻克重庆。

第二野战军部队进入简阳和仁寿一线后,贺龙指挥第十八兵团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团团包围在成都附近。

在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云南和西康和平解放。这时,在四川的一些国民党将领纷纷宣布起义。随后,国民党军第五兵团投降,第十八兵团在成都东部起义,当天,成都解放。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张王牌胡宗南集团覆没,成都战役胜利结束。

刘伯承和邓小平致电贺龙说:“西南战役之能如此迅速地完成,尤其是西南敌人主力胡宗南之能如此迅速地被歼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一野十八兵团在贺龙同志率领下前进的神速。”

西南解放后,国民党军队投诚起义的共有九十万人,其中起义的有五十六万人,规模之大在全国前所未有。

四川解放后,中央军委决定向西藏进军。贺龙设计了进藏的路线,绘制了地图,购买了骡马,准备了大批粮食,成立了进藏支援司令部。

建国初期,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领导并完成了对国民党九十万起义投诚部队的改造。他还与刘伯承、邓小平共同领导西南地区的剿匪,用一年多时间消灭土匪八十五万人,稳定了西南地区的局面。

1950年10月,贺龙率兵进入西藏,武力解放了昌都,然后向西藏地方当局宣传共产党的统战政策。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赴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得以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除了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委主任外,在军内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等职。他在1964年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重视战备训练,强调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军队建设积极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贺龙遭到林彪、康生、江青等人的迫害,面对残酷的打击,贺龙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于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他临终前受着痛苦的煎熬,进入时断时续的昏迷。他仍然坚信真理和正义必胜。他说:“人民是最公正的裁判。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不会忘记;谁在人民面前犯了罪,人民也绝不会饶恕。”

贺龙含冤而死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曾多次指示为他平反。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做出《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充分肯定贺龙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不朽贡献。贺龙的主要著作收入《贺龙军事文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