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来人想套话没套着,也有点不甘,继续陪着说话。春纤一副苦瓜脸,问三句才答一句,中间不时地问些老太太、太太、小姐们屋里交好的那些姐姐妹妹们好不好之类的,最后想知道的差不多了,拍拍衣裳准备走人了。

“回来几天了,也没见着赖妈妈,怪想她的。好婶子,若是什么时候见着了,烦您帮我告她声儿,问声好。”我是老太太给林姑娘的,你小心了,说的林姑娘的歪话,仔细我告诉赖妈妈去。

春纤和晴雯有个共同处,都是透过赖妈妈进了贾母院子当差的。

听完紫鹃和春纤的话,林黛玉也琢磨出味儿来了,自己是躺着中枪。

贵妃省亲后,三春,宝钗和贾宝玉都搬进了园子,各找了个得心意的地儿住下了。湘云之前是和林黛玉睡的,现在林黛玉不在,觉着和宝姐姐也很投缘,两人就住到了一起。

自从进了园子,贾宝玉很是快活了一阵儿。不料某天贾雨村来访,贾政要其作陪。贾宝玉小盆友正因林妹妹来了没几天就和继母离开了心里老大不自在,就推病没去,贾政也知道儿子那点小招数,心里灰常遗憾,又生出了“后继无人”之感。

小事找娇媚的侍妾安慰,大事自然要找大老婆处理。贾政最近和王夫人也算相敬如宾,就去了王夫人院里,然后王夫人就被迫听了一大通“宝玉不争气不上进”的言论,贾政还举例外甥女儿林丫头,“书香门第”“敏而好学”“不忘门风”,气的王夫人够呛。

她是一直觉着儿子不错的,只是现在还小,故而贪玩。咱们这样的人家还需和贫民子争锋吗?横竖有贵妃娘娘在,还能看着宝玉这个亲弟弟一事无成?长大后娶了老婆成了家就好了。

想归想,心里到底有些气不平,在薛姨妈和宝钗陪她说话的时候就把心里话说给了自己妹妹听,并希望外甥女儿宝钗能够劝劝自己的傻儿子。

“好孩子,你兄弟小,被老太太惯坏了。又是个拧脾气,旁人说的他不爱听,你帮姨妈劝解劝解。”

薛宝钗也知道自家亲妈和姨妈“成全金玉”的想法的,也有点不可说的小心思,就提了一提。

不巧贾宝玉小盆友此人脑子里根深蒂固:世间的都是“禄蠹”。他是自觉自己清秀干净人儿的,不肯沾上这些俗物,对宝姐姐的言论就有了几分不高兴。觉着好好的清净女孩儿,也被世间须眉浊物染脏了,不理解自己。

贾宝玉也算是比较知道薛宝钗的,本着“拯救宝姐姐”的心思,就发表了一通“文死谏武死战,生生死死”的言论:“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最后总结:“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薛宝钗一片苦心全白费了!

生分你毛啊!林黛玉都想吼了!谁要和你不生分,你个熊孩子!

二舅妈的态度好解释了,宝姐姐的眼神也找着依据了!荣府里没人不知道“金玉良缘”的,世间也没有哪个女孩子会容忍自己“未婚夫”被其他女人勾了魂移了性。虽然这两位的事情从来就没摆到台面上,不过包括林黛玉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了(贾母在动摇中不算)!

林黛玉仿佛看到了人生的灰暗,然后生平第一次产生了要把熊孩子掰过来的想法。

天地良心,这儿娃真不是老婆子我的菜啊!牙儿还没长全,毛儿还没长齐,老婆子真不好嫁呀!女人嫁男人是干啥呀?是要依靠的,你咋能让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