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小林,现在咱们机床公司的人员,差不多已经够用了。技校的学生们再过两三年就能够独挡一面了,到那时候,就算咱们的业务再扩大两三倍,人手也绰绰有余了。”岑右军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摇摇头:“排长,人手是不怕多的,如果你发现有合适的人,还得继续招聘进来。”

“还招?”岑右军吃惊地问道。

“没错,还得招。”林振华道,“对了,排长,有没有铸造、锻造、电焊等方面的技工?”

“当然有了!”岑右军说道,“我遇到的多了。因为咱们的业务主要是在机加工这方面,所以这些工种的工人,我就没要。他们知道自己的工友在咱们这里拿着高薪水,可想来工作呢。”

“太好了,排长,现在还得麻烦你再出去跑跑,把这些人统统都弄回来。”林振华欣喜地说道。

岑右军问道:“怎么,小林,你打算向别的方向扩张了?”

林振华道:“咱们机床公司的业务不变,还是坚持现在的方向。但是,我马上要开一个新的摊子了,急需这方面的技术工人。”

“没问题,我对这些人都非常熟悉了,只要打一声招呼,百十个熟练工随时可以找到。”岑右军自信地说道。

林振华道:“那就尽快吧,我估计,一两个月之内,我们就得忙起来了。”

207 热处理工艺

岑右军离开之后,接着进来的是郎冬和华青大学的学生马杰。郎冬满脸喜sè,但林振华看到他时,却是吓了一大跳。

“老郎,你怎么瘦成这样了?”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在出国之前,就发现郎冬好像是瘦弱了一些,隔了个把月没见,这种感觉愈加明显了。原来的郎冬,虽然不能算是膀大腰圆,至少也还是很壮实,而现在,他的身材已经显出了单薄,脸上更是瘦得凹陷了下去。

“没事,这一段,比较累吧。”郎冬毫不介意,他走到林振华的办公桌前,把一包用油纸包着的滚珠摊开,然后看着林振华说道:“林经理,你看,这是我们做出来的轴承钢球。”

“哟,真漂亮。”林振华拣起一颗钢球,对着阳光仔细地端详着,“不错不错,光洁度非常高。”

郎冬得意地说道:“林经理,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最关键的,是我们终于解决了钢球热处理的难题。你知道现在我们的钢球耐磨寿命是多长?”

林振华依稀记得郎冬曾经跟他说过这个问题,由于热处理工艺上的不足,浔自生产的钢球耐磨寿命只有50万转,而进口自行车上的钢球是200万转。当时郎冬就说过要解决这个难题的,看郎冬这个意思,莫非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怎么,老郎,你不会告诉我说,这批钢球的寿命已经能够到200万转了吧?”

“200万算什么?”郎冬哈哈笑着,“我们测试过了,足足有250万转呢,比进口车上的钢球还要好。”

“来,说说看,你们都是怎么弄的。”林振华也来了兴致,他可知道,一套行之有效的热处理工艺,对于机械工业来说,有多大的意义。

郎冬坐下来,开始向林振华侃侃而谈,马杰坐在一旁,时不时腼腆地替他补充上几句。

钢球是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颗钢球的生产,大致要经历几个步骤。首先是把特定直径钢丝送入冷镦机内,在钢模上镦打成球胚。随后要进行光球和软球的cāo作,也就是把球胚磨至指定的球径,并达到一定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再往下的一个环节,就是热处理。钢球的热处理十分麻烦,它要使得钢球的内部达到一定的韧xìng,而表面则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xìng。耐磨xìng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钢材的渗碳处理。

在热处理之后,下一道工序是用研磨机把钢球磨至指定的jīng度和光洁度。这一道工序的效果,与研磨机床的质量关系很大。汉华公司有从德国进口的jīng研机,所以研磨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刚才林振华看到钢球的光洁度很高,其实主要是jīng研机的功劳,热处理这方面的成效,靠肉眼是观察不出来的。

热处理工艺,在许多企业都是不传之密。郎冬要解决钢球的热处理问题,只能靠自己去摸索,而摸索的方法只能是实验。

华青大学的马杰和杜向阳对于解决这个热处理问题都有深厚的兴趣,他们先是从材料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方向,然后又翻阅大量的外文资料,通过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去推测国外同行做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