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 (第1/4页)

“李师傅,你刚才说厂里设备落后,产品没人要。那想请教您一句,如果有人给咱们厂里投资更新设备,同时提供新的产品,咱们厂是不是就能够扭亏为盈了?”林振华试探着问道。

“这个嘛……”李根元又扭头看了虞寒乔一眼,然后说道:“那要是能够更新设备,厂里的情况肯定会好一点的……”

虞寒乔不动声sè地打断了李根元的话,替他回答道:“林总。我们浑北市的问题。主要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如果国家能够给我们提供资金支持,像浑锻压这样的企业,肯定能够起死回生,迅速扭亏的。”

林振华微微一笑,他从李根元和虞寒乔的话中,分明听出了两种不同的味道。虞寒乔竭力地强调资金的问题,而李根元则分明还有一些没有说出来的其他的话。

“李师傅,您是搞锻压机械的老人了,依您的看法。浑锻压如果要进行设备更新,大概需要更新哪些设备,您能大概跟我们聊一下吗?”林振华继续问道。

“设备嘛,让我想想。”说起设备的事情,李根元的眼神开始活跃起来了,“就说我这个车间吧,我们是搞铸造的。我们的炼钢炉已经严重老化了。现在人家先进的厂子里,用的都是那种电炉,我觉得吧,我们最起码得换一座80吨的,一座40吨。两座电炉,这是最起码的。”

“嗯。80吨电炉一座,40吨电炉一座……”林振华这回可是认认真真地进行记录了,这才是他最关心的资料。

在这次到东北来之前,何海峰就和林振华商量过了,希望林振华能够出面接手几家工厂。目前东北有许多重工业企业都是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只要有人愿意接手,当地zhèng fǔ几乎不会收什么转让费,相当于直接把工厂送给对方了。但即便是这样的条件,也很难招来投资者,原因就是工厂的负担太重,接手之后,光是安顿退休职工、报销医药费、改善住房之类,投资就不亚于在其他地方收购一家企业。设备更新之类的事情,还在其次了。

林振华答应了何海峰的请求,一来是看在何海峰的面子上,希望能够帮何海峰把这件事情做好,这也是涉及到何海峰的政绩的;二来是林振华也迫切地需要收编一些老牌大中型机械企业,获得这些企业的熟练工人和生产经验。对于汉华重工来说,目前化工设备这方面的业务已经走上了正轨,只要继续发展下去,前景是十分光明的。整个集团现在最关注的,就是机床领域的发展,而要实现在机床上的跨越式发展,兼并旧的机床企业是一条捷径。

当然,在林振华的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没有说出来的想法,那就是一种深埋着的强国愿望。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手,让东北早一天扭转目前的颓势,向世界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作为一位穿越众,能够为国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才不枉苍天给自己的机会。

“机加工车间那边,唯一的一台深孔镗床还是小鬼子时代留下的,后来虽然进行过几次大修,但jīng度已经不行了。还有大立车,现在我听说上海那边的厂子都已经换成数控的了,我们用的还是苏联援助那时候的立车,加工直径也不够,不得劲啊。”李根元掰着手指头给林振华讲述着,就像一个老农在谈论着自家园子里种的小白菜一般。

“李师傅,说到深孔镗床,你觉得鲁中机床厂的产品怎么样?他们新搞出来的1000毫米数控深孔镗床,孔距误差小于0。02毫米,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才100多万。”林振华笑着问道,他这是在捎带着做点市场调查了。

李根元听到林振华说起鲁中机床,立即翘起了一个大拇指,说道:“鲁中机床的镗床,那是没说的。你说的那个新产品,我也听人说起过。我们大连的东辽造船厂,用了他们两台,跟你说的一样,1000毫米,误差才2道,跟进口机床的jīng度差不多了,了不起啊。”

“呵呵,李师傅过奖了。”林振华得意地自谦道。

“怎么,你就是鲁中机床厂的?”李根元诧异地看着林振华,林振华这番自谦的话,分明暴露出了他的身份。

林振华道:“这样说也可以吧,鲁中机床厂现在隶属于中国汉华重工集团公司下属的汉华机床公司,算是我们集团的产业。”

“汉华……”李根元在嘴里小声地念叨着,“这个汉华好像我在哪听人说起过。你是说,现在鲁中机床厂属于这个什么汉华了?那小马还当厂长吗?”

“我晕,小马?”林振华拍着自己的额头,不过,细一想,马胜凡也就是个50来岁的人,在70多岁的李根元老爷子面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